[yī spanǎo bǎi dàng]
[一了百當]
[ㄧ ㄌㄧㄠˇ ㄅㄞˇ ㄉㄤˋ]
[古代成语]
[一了百了]
[依然如故]
[中性成语]
[常用成语]
指办事妥当、彻底。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极方面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恃了有这个‘一了百当’的儿子,也可以不用那个邢皋门。”
death ends all one's troubles
形容久远的年代
见“兴高采烈”。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鬓:耳边的头发;钗:妇女的首饰,由两股合成。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睡眠初醒时未梳妆的样子。
《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卫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情绪消极低沉。
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