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 tóng jí yì]
[棄同即異]
[ㄑㄧˋ ㄊㄨㄙˊ ㄐㄧˊ ㄧˋ]
[古代成语]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一般成语]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
上一个: 欺天罔地
下一个: 齐纨鲁缟
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皈依: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亦称“三皈依”;佛法:佛教教义。指信佛,比喻对人很顺从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生:生硬。比喻牵强附会
立即振作起来;迅速追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