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ì ěr zhōng yán]
[古代成语]
[逆耳良言]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一般成语]
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说等
姚雪垠《李自成》第23章:“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
good advice jarring on the ear
режущие ухо словá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汉书 酷吏传 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 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做事的积极性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彝伦:伦常;攸:语助词;斁:败坏。伦常败坏
谓人世短促,如波逝电闪。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