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ǎng wài ān nèi]
[古代成语]
[安内攘外]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作谓语、定语;指处理内外关系
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repel foreign invasion and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上一个: 让三让再
下一个: 攘往熙来
见“熟路轻辙”。
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
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见到而萦烦于心。
见“三亲六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