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shū zhī lǐ]
[知書知禮]
[ㄓㄧ ㄕㄨ ㄓㄧ ㄌㄧˇ]
[古代成语]
[知书达礼] [知书识礼] [知书通礼]
[暂无内容]
[中性成语]
[一般成语]
有才学,懂礼仪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形容人很有力气。
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