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kě ér jìn]
[見可而進]
[古代成语]
[暂无内容]
[知难而退]
[中性成语]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连动式;作谓语;指有把握就行动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
相传越军至齐境,烈士雍门子狄闻之,刎颈而死。越军知之,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军而退。齐王葬雍门以上卿之礼。见汉刘向《说苑·立节》。后用为忠君的典实。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见“一物不知”。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盗贼就地瓜分赃物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