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 huāng ér zǒu]
[古代成语]
[落荒而逃]
[暂无内容]
[贬义成语]
[一般成语]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作谓语;指败逃
〖示例〗兽马争持,剑戟并举。未及数合,子牙便走,不进城,落荒而逃。殷洪见子牙落荒而走,急忙赶来。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
take to the wilds
上一个: 罗之一目
下一个: 满天星斗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见“呼天抢地”。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长男幼女。指儿女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