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成语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1

  有个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挣大钱,就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见到一群小毛驴,看上去不错,就想买几头回去卖,据说能赚钱。

  王三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就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 三、 四。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刚才我眼花了。”再骑上去一数:“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他急忙下来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最后,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不划算!”

  于是,他下驴来跟驴一起走了回去。

成语故事2

  释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发兵攻郑,郑国不敌赶紧求救于晋。晋国派出大将栾书增兵援助,楚国不敢与之交战,立即撤军而走。栾书转而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蔡国告急,楚国来不及调集大军,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两支小部队前去救援。

  晋军大将赵同与赵括向栾书请战,这时,谋臣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上前劝阻道:“如果这次与楚军对阵,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只胜了两小股楚军而已。如果输了,那晋国可就被人耻笑了。”当时,栾书的部下主张进攻的有八人,主张收兵的只有这三位,按理说应以多数人意见为准,但栾书最终还是采纳了知庄子三人的意见,退兵回国。第二年,栾书趁楚不备,率军攻下了蔡国,继而又发兵攻向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再次建议暂时不要陈兵楚国而去攻打沈国,结果此战大获全胜。当时有人称赞栾书说:“这个人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不仅快而且非常自然。”

成语故事3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成语故事4

  [成语拼音] jǐ qiáng líng ru

  [成语解释]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典故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叫柳下季,他的弟弟跖是战国初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人称盗跖。有一次,孔子去找跖,想劝他别再为害天下。跖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话如顺从我心意就让你活命,如违逆我心意就让你死。”孔子说,跖足可以南面称王,但却被称为盗,应该以此为耻。听了这些话,跖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孔子说:“不要拿名利引诱我,把我当做愚昧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跖又说:“自黄帝时起,就争斗不止,血战不停。尧和舜兴起后,又设立了百臣。商汤流放了他的国君,周武王杀死了商纣。从那以后,大家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侵略少数。所以自商汤、周武王开始,他们都已属于作乱的一类人了。现在,你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蒙蔽天下之主,借以求得富贵。所以我认为,天下的盗贼都比不过你。为什么人们不叫你盗王,而偏叫我盗跖?”最后,跖说孔子所说的那些,都是他所不愿听的,并叫孔子立刻离开。孔子叹气说,自己这是自讨苦吃,摸老虎胡须还险些被老虎吃掉。

成语故事5

  居安思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发兵侵扰宋国,引起鲁、晋、曹、卫、滕、小邻、邻、营、齐、薛、祀等一十一个国家不满,这些国家派出了部队,围住郑国的都城,强迫郑国停止攻打宋国。郑国害怕了,就与宋国及这十一个国家订立了和好盟约。

  郑国与楚国原先邦交很和睦。楚国在当时被中原国家(包括十一个国家)认为是野蛮之地,都不肯与它有任何往来。楚国见郑国与这些国家和好了,就向秦国借兵攻打郑国。郑国又对楚国表示臣服。郑国既和中原十二个国家签有和好条约,现今又臣服楚国,在这些国家来看,就是背弃盟约的行为。于是,这十见个国家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首先请求最强盛的晋国允许讲和,一晋国应允了他的请求,并且转告其他国家也这样做了。

  郑国为了感谢晋国的支持与帮助,赠给晋国许多乐器、兵车、歌女和乐师。晋国君主将歌女的一半分送给他的功臣魏绛。魏绛不肯接受,说:“现在您可以团结与统率很多国家,这是您的能耐,也是另外几个人的功劳;我并没有什么贡献。不过,我很乐意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将来的许多事情。……听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仅用这个道理来规劝您。”意思是说,在享受快乐、安逸的时候,应当想到一些不利与困难的情况。能够这样,做事才会先有预备,也才可以避免失败及灾祸的到来。我用此来劝说您。

  后来人们就把“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用来自勉,不要放松警戒。

成语故事6

  【注音】dé mǎ shé zú

  【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释义】指因福而得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因福得祸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得马生灾

  【押韵词】龙跳虎伏、悼心失图、翻然改图、疾病相扶、顾盼自如、言行不符、擒奸摘伏、如饮醍醐、诗酒征逐、左枝右梧、......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老翁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老翁认为不是坏事,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成语举例】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成语故事7

  【注音】bái hóng guàn rì

  【出处】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战国策·魏策四》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异常的现象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不才之事、比肩而事、择人而事、敬贤下士、亦复如是、策勋饮至、蕙心纨质、抟心壹志、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凌云之志、......

  【年代】古代

  【教学同步】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初中五册·课文·22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示例】且休说白虹贯日,青龙藏池。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

成语故事8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典故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有十几个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而文稿又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词语辨析

  近义词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辨如(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似)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言类(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反义词

  沉默寡言、哑口无言 、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

成语故事9

  1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部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123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2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tiān jīng dì yì

  【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理;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理所当然 不移至理

  3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点评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现在天经地义表示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成语故事10

  【注音】yǒu tiān méi rì

  【出处】元来个梁山泊有天无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解释】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也比喻十分黑暗,没有公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说话等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口无遮拦、有天无日

  【押韵词】好心办坏事、息军养士、独行其是、目不识字、三番五次、瞬息即逝、掩胳埋胔、无家无室、大隐朝市、明人不作暗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焦大对贾府的祖辈有救命之恩,他曾出生入死保护主子,宁可自己喝马尿。焦大因此在贾府居功自傲,经常看不起其他奴才。他骂贾蓉他们每日偷鸡摸狗,贾府扒灰养小叔子。奴才们听到这些有天没日的话,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把他捆起来

  【示例】众小厮见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吓得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成语故事1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东张西望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叫蒋兴哥的男子,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一回蒋兴哥到外面去收账,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请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说:“别急,你的丈夫过几天就会回家了。”三巧儿听了高兴万分。由于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翘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儿长得漂亮,在外东张西望时惹来了一个叫陈生的外地人,他用银子收买了卖珠子的薛婆,让她帮忙引荐自己和三巧儿相识。薛婆收了陈生的银子便不时在三巧儿面前说陈生的好话,最终,陈生硬是从中作梗,拆散了蒋兴哥和三巧儿。一桩好姻缘就这么没有了。后来人们便用“东张西望”这个成语,来形容心神不宁地到处看。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打仗,赵国败了,赵国的平原君想挑选二十个门客与自己一同前往楚国求援,结果挑来挑去,还少一个。这是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平原君推荐了自己,他说:“既然人数不够,先生不如带上我出发吧!”平原君经不住毛遂再三恳求,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从上午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妥派援兵结盟这件事,毛遂不耐烦地冲上殿去,楚王斥责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说话,哪里轮得到你放肆?”毛遂拿着剑对楚王说:“十步之内,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来真的,便不敢轻举妄动,竖起耳朵听他发表“高见”。于是毛遂把出兵援赵有利于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终于撤退了。

成语故事12

  【成语】覆水难收

  【人物】朱买臣

  【释义】也作“覆水不收”。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亦喻夫妻离异不能重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秀才不得志妻子自请休

  西汉的朱买臣是吴县(今属江苏)人,家里十分贫穷,但非常爱好读书。早年因战乱,朱买臣和妻子崔氏逃难到洛阳西郊生活。他白天上山砍柴,把砍好的`柴挑到集市上卖,以此维持生计;晚上在家挑灯夜读、发愤图强,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长期粗茶淡饭的苦日子令崔氏渐渐地有些不耐烦,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开始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模样,说话也十分尖酸刻薄。朱买臣有口难言,只能默默忍受。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却被妻子逼到山上砍柴。朱买臣以为多砍些柴多卖些钱,妻子就会高兴起来。没承想,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

  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求,命他写下休书。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而崔氏毅然决然地说:“即使你将来做了高官,我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你!”

  朱买臣见崔氏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情分,只好伤心地写下了休书。

  丈夫成高官前妻愧不已

  几年后,朱买臣经过同乡严助的引荐,其不凡的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会稽郡太守。上任之时,朱买臣坐着大轿,前呼后拥、鼓乐齐鸣,十分威风!途经洛阳西郊时,突然有一个妇人跪在道中,拦住了路。朱买臣从轿中往外一看,原来是前妻崔氏。

  崔氏得知朱买臣被封为会稽郡太守后心慌意乱、后悔万分: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何等荣华富贵呀!于是,崔氏又抛弃了现任的丈夫张木匠,跑到朱买臣面前磕头请罪,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朱买臣见此刻的崔氏蓬头垢面、落魄万分,心中十分同情,但回想起她当年不念夫妻情分毅然离去,又十分生气。他若有所思后,便吩咐随从端来一盆水,对崔氏说:“我把这盆水泼在地上,你如果能将洒在地上的水收回,我就带你回家。”崔氏赶紧点头答应。

  朱买臣端起水盆便把水泼在地上,崔氏手忙脚乱,急忙去收,最终连泥带水也没有收回半盆。她哭诉着说:“老爷,水已渗入地下,无法收回了。”朱买臣道:“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何还要回来找我?”说罢,命人起轿而去。崔氏羞愧不已、哭天抢地,还被众人耻笑……

成语故事13

  1、历史故事: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2、历史故事: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不畏权贵、信守军令的作风,使司马穰苴树立了威信。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敌人。

  3、历史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4、历史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5、历史故事: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6、历史故事: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成语故事14

  【注音】dà cái xiǎo yòng

  【出处】盖闻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大任已备,则不抑大材使居小位;小材已极其分,则不以积久而合处过材之位。 晋·石崇《许巢论》

  【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安排不当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大器小用、明珠弹雀、牛鼎烹鸡

  【相反词】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知人善用

  【押韵词】起兵动众、不痒不痛、德高望重、安危与共、七擒七纵、麋沸蚁动、量力而动、三人成众、迁怒于众、妖言惑众。

  【年代】古代

  【谜语】高炮打蚊子;铁棒磨成绣花针

  【歇后语】八仙桌子盖酒坛;大松树作柴火

  【成语故事】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终日借酒浇愁,张飞来巡视才发现庞统的真实才能,孔明推荐庞统给刘备,刘备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成语举例】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

  【其它使用】

  ◎ 如果在能源分配选择上不合理,把优质能源当作劣质能源使用,把高品位能量当作低品位能量使用,这种优材劣用、大材小用或劣材不用的做法,是造成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先天性限制条件。

  ◎ 这种单一地依靠本科生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层次结构,造成大材小用,大批本科生严重浪费的现象。

  ◎ 他怜惜那些不能才尽其用,或者大材小用的"内马":"内马赐官人,银鞯刺麒麟。

  ◎ 金娃娃发现他并不受欢迎,简直是"大材小用"了。

成语故事15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相关文章

夏天的四字词语

把清凉注入扇柄,给你随身携带;把关怀注入水瓶,送你时时关爱;把青春注入酷暑,送你年轻永在;把爱情注入花香,送你热恋常在!夏日炎炎,祝清新围绕,心情愉快! 有关夏天的四字词语 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烁玉流...
成语2014-03-08
夏天的四字词语

“事不过三”的意思

“事不过三”的意思成语拼音:[shì bù guò sān]成语意思: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成语例句...
成语2018-03-07
“事不过三”的意思

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成语故事:一鼓作气,希望大家喜欢!...
成语2013-02-05
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车尘马足”的意思

“车尘马足”的意思成语拼音:[chē chén mǎ zú]成语意思: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
成语2018-04-08
“车尘马足”的意思

“补天浴日”的意思

“补天浴日”的意思成语拼音:[bǔ tiān yù rì]成语意思: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成语出处:《宋史 赵鼎传》:“浚...
成语2015-01-09
“补天浴日”的意思

“片接寸附”的意思

“片接寸附”的意思成语拼音:[piàn jiē cùn fù]成语意思:比喻生拼硬凑。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
成语2016-01-01
“片接寸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