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病的成语归纳及解析
形容生病的成语归纳及解析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那表示生病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生病的成语归纳及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生病的成语归纳及解析
沉痼自若: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二竖为虐 :比喻疾病缠身。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
割骨疗亲 :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股:大腿。
含蓼问疾 :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
讳疾忌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贫病交加: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迫: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祛病延年:除去疾病,延长寿命。祛:除去。
天行时气 :指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
偕生之疾:指先天性的`疾病。偕生:与生俱来。
病由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愁潘病沈:泛指烦恼和疾病。
不药而愈: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哼哼唧唧:形容说话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也形容生病时的呻吟声。
生老病死: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汤烧火热:指生病发高烧。
一卧不起: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祸从口出: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病入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拓展阅读
病入膏肓
解释: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在句子中用作谓语、定语。
出自:
成语典故病入膏肓晋景公梦见一个厉鬼,披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请求为子孙复仇。已经得到上帝的允许了!”厉鬼毁掉宫门、寝门走了进来。晋景公害怕,躲进内室,厉鬼又毁掉内室的门。晋景公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巫人所说的和晋景公梦见的情况一样。晋景公说:“怎么样?”巫人说:“君王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
晋景公病重,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晋景公说:“真是好医生啊。”于是馈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
六月初六日,晋景公想吃新麦子,让管食物的人献麦,厨师烹煮。景公召见桑田巫人来,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景公将要进食,突然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里死去。
晋景公得了重病,请来秦国有名的医生来医治,由于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没有办法医治,晋景公就打发医生回秦国去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要早点想办法解决,在事物还没有扩大影响之前,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到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才去解决,以至于造成很大的损失。
不治之症
解释: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近义词:不可救药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治不好的绝症
成语故事:
刘德夫妻是宣德年间天津河西务镇人,在运河边开了个小酒店,老两口六十多岁了,膝下无子。一日,寒天大雪,一个叫方勇的老军士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方申回山东老家,来店里躲避风雪。刘公不嫌弃他们穷,用酒肉款待他们,还挽留他们过夜,说:“四海之内都是兄弟。”方勇受了风寒,半夜发作起来。刘公夫妇又是端汤、又是加被。一早刘公冒雪请来医生。此时方勇已是不醒人世,医生诊了脉,说:“这叫‘双感伤寒’,是不治之症,只有七日了。”刘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几天后方勇死了,刘公夫妇将方勇葬在自家祖坟里,将无依无靠的方申收为义子,改名刘方。刘方辛勤帮家、奉侍义父母,家业渐渐兴隆。大家都说这是阴德报应。
几年后,义父母患病,刘方衣不解带服侍。义父母相继亡故,刘方将他们葬了,又回山东迁来将自己母亲的墓,两家合葬在一处,自己守着酒店安心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