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的成语解释
管中窥豹的成语解释
【汉字书写】:管中窥豹
【汉语注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偏重于指只观察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常与“可见一斑”、“略见一斑”连用。
【管中窥豹的意思】: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竹管中看豹,只能看到豹的一个斑点。比喻见识狭小,只看到局部没看到全局,也比喻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有时也用作自谦词,谦称自已的意见不够全面。
【管中窥豹的近义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管窥蠡测;
【管中窥豹的反义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见多识广、纵览全局;
【管中窥豹的故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自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在家里,他父亲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打牌,王献之站在旁边看的时侯突然指着南面的玩家说疲乏:“你那边肯定要输了。”玩牌的人听他这么说,都开始取笑这个七八岁的孩子来,他们说道:“小朋友从竹管里头看豹子,只看到了豹子身上的一处斑点。”但实际上王献之并不是只看到了局部,他看到的是全局,并且也有自已正确的判断,因此还有一个“一斑可窥全豹”的成语,它们都是用来说明全局与局部辩证的关系。
【管中窥豹例句】
唐.归仁《悼罗隐》诗:“一著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宋.陆游《江亭》:“旅食京华兴已阑,喜扶衰惫出重关。江波蘸岸绿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此行便问天台路,剩采灵芝换病颜。”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
清.薛雪《一瓢诗话》五十七:“有人议论唐人选唐诗不甚佳,余曰:‘前人毕竟不同,切勿管中窥豹。’”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内容如何,只有百年后的我们的曾孙或玄孙知道罢了,但幸而在《现代评论增刊》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我们竟还能‘管中窥豹’似的,略见这一部新书的大概。”
【管中窥豹造句】
我初出茅庐只看到县里的九牛一毛,管中窥豹,还不能胸有成竹地介绍代表全县的情况。
从这次关门捉贼式的扫黄成果来看,过去我们对色情业的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只看到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