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优选3篇)
第七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第七册中一篇充满哲理意味的课文,通过对幸福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幸福的方式。本文适合初中生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幸福的多种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
2. 帮助学生思考幸福的来源和实现途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名言警句引起学生对幸福的思考。
2. 导读: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和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3. 阅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4. 分析:讨论课文中对幸福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5. 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和体会。
6. 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幸福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
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幸福的氛围。
4. 写作训练: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幸福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七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二
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与幸福有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和讨论。
2. 阅读活动: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 分析活动: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引导他们思考幸福的表现形式。
4.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深入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增强对幸福的理解。
5. 写作训练: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 课文《幸福是什么》的课件或打印版。
2. 与幸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学生的作文本和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体会幸福的不同表现形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七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 篇三
第七册课文《幸福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我们一起唱,好吗?师播放《幸福拍手歌》,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
2、师:怎么样?开心吗?你感到幸福了吗?
3、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题目《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做动作这种特殊的引入方式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师:刚才同学们唱歌唱得可真不错,不知道预习得是不是也很不错呢?
大屏幕出示词语:
彼此 疏通 花匠 义务 铁锹 诧异 脸颊 树杈
1、一个同学读,其他学同学纠正读错的字。
2、全班齐读两次。
3、师:注意“锹”和“颊”的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生字少的特点和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的情况,对于生字的学习,不需要花费过长时间,通过个别读和全班读,相信学生能够对本课的词语较好地掌握。
三、自学探究,品味幸福。
(一)寻找幸福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一个问题:三个孩子为什么要挖水井?(别人能有水喝)
师:他们是在做一件好事,那他们做的好事引来了谁呢?(智慧的女儿)是智慧的女儿让他们去寻找幸福的,那他们找到幸福了吗?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课是自读课文,而且文章浅显易懂,围绕文章的主题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更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幸福的深入认识。
第二个问题:三个牧童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师板书: 当医生 给病人治病;
做许多工作 对别人有用;
农民 养活许多人
2、分组读三个牧童认为幸福是什么的话,读出人物内心的幸福之情。
找一个学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第1、2大组读:“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师:三、四组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读得更好?
3、4大组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总的来说,大家读得都不错,读书要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设计意图:会感受幸福,懂得幸福是什么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口就是这三个牧童所说的对于幸福的理解。通过分组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这些话,对于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很大帮助,同时让学生也能够加深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一举两得的。
(二)理解幸福
1、回答第三个问题:最终他们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师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师:这是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话,也是这一课告诉我们的道理,对吗?请全班齐读。
2、师:你知道“义务”的意思吗?
(1)帮助学生理解“义务”的意思。义务就是每个人应该尽的`责任,比如说作为学生,你的义务就是学习,作为儿女,你的义务就是孝敬父母,懂了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好自己的义务,做一个对学校、家庭、社会有用的人。
(2)再读道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而“义务”这个词又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第一次读这句话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在帮助学生理解了“义务”这个词后,再读一次不但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这句话,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幸福是什么的理解。
3、师: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幸福了,你能举个例子让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幸福吗?
4、表演(四个同学分别表演智慧的女儿、三个牧童,老师读旁白。)
设计意图:相信通过以上的学习,很对学生对幸福都有自己的看法。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动。
(三)畅想幸福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三个孩子都找到了幸福,你们呢?十年后,如果你们和老师相遇,你们会怎样跟老师讲你的幸福呢?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希望同学们梦想成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四)感悟幸福
1、师: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荫和果实。
桥的幸福,在于连接了道路,日夜倾听喇叭声、车铃声和脚步声的生活交响曲。
蚕的幸福,在于把吃下的桑叶,都吐成洁白的丝。死去了,却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洁,一片华丽。
…… …… ……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心灵才会充实。
2、师: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学生再读《幸福》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深化主题,拓展思维,使学生的对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让老师都感到幸福了,祝你们大家一生幸福!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
2、读一些童话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
3、做《学习辅导》第十课。
【板书设计】
当医生 给病人治病
幸福是什么 做许多工作 对别人有用 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农民 养活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