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优质6篇)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超过90个字符的文本。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创作化学教案的指导建议。
化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化学教案 篇四
[重点难点]
1、重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2、难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
[知识点讲解]
1、葡萄糖还原性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间重复的部分合并,写成CH2OH(CHOH)4CHO。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是一种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反应上:
(1)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将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氢氧化铜(+2价)则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1价)沉淀。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葡萄糖酸 氧化亚铜
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反应中,银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中的银(+1价)被还原为单质银(0价),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后再与溶液中的NH3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
CH2OH(CHOH)4CHO + 2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 + 3NH3 + H2O
做银镜反应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试管内壁生成光亮的银镜,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 选用洁净的试管
② 银氨溶液现配现用。配制银氨溶液时,要逐滴将稀氨水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到生成的沉淀刚好完全溶液为止。氨水不要过量。
③ 水浴加热
2、淀粉的水解
在人体内,淀粉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的。淀粉的水解也可以用酸做催化剂。
(C6H10O5)n+ n H2O催化剂n C6H12O6
淀粉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以用银镜反应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了葡萄糖。不过要注意做银镜反应之前,要先向水解液中加入适量的碱中和淀粉水解时用来做催化剂的酸。
3、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1)葡萄糖
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1g葡萄糖完全氧化,能放出15.6kJ的能量。
C6H6O12(s) + 6O2(g) 6CO2(g)+ 6H2O(l)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属糖类
B、 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
C、 糖类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D、 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2、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
人体内含有能够促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能够被消化吸收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3、某淀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可推知此种淀粉的每个分子中平均具有的葡萄糖单元是( )
A、450 B、500 C、900 D、1000
练习题答案
1、BD
2、C
解析: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发生水解,无法被消化吸收。
3、D
解析:淀粉中每个葡萄糖单元的组成是C6H10O5,其相对质量是162,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0的淀粉分子中含有1000个葡萄糖单元。
化学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投影】
①2007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②191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③1931年,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教师】为什么关于合成氨的反应多次受到诺贝尔奖的垂青呢?氨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氨,了解氨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理性质
【教师多媒体出示新闻】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同学们能从材料中获取到哪些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刺激性气味,液氨易挥发,液氨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教师】那么氨气除了这些物理性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
【演示】喷泉实验。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教师】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较大量的氨气溶于少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教师】没错,氨气的溶解度是非常大的,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溶于水后,与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叫做氨水。但一水合氨又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为氨气和水。
2、化学性质
【教师】同学们继续思考,烧瓶内的液体变成红色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呈弱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同时也说明氨气也是一种碱性气体。
【教师】氨气也是气体当中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氨气的性质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氨气呢?
【学生】可以用湿润的红色试纸,如果气体使湿润的红色试纸变蓝,那就说明气体是氨气。
【教师】既然氨气是碱性气体,那么它是不是可以与酸反应呢?
【教师】演示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并尝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师】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含有铵根的盐,我们就把它叫做铵盐。那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不接触就能放出白烟呢?
【学生】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强挥发性。
3、铵盐的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铵盐的性质部分,并讨论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并解释原因。
【学生】
①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②由于铵盐会和强碱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因此施用时应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含铵根离子的试剂中加入强碱(常用氢氧化钠)并加热,如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放出可确定有铵根离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氨的性质
作业:课后搜集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程。
化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
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流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
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天地
引入新课
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
练习使用化学用语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多识一点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