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本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整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整数的引入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整数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二、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加减法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整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技巧的培养。通过大量练习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整数的乘除法
在整数的乘除法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规则和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整数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整数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整数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在整数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本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重点讲解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平面图形的计算技巧,提高他们的几何运算能力。
三、立体图形的认识
除了平面图形,学生还将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外形和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四、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立体图形的计算技巧,提高他们的几何运算能力。
五、教学方法
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实际测量,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希望学生在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些○ 47cm多一些
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 12cm多一些4cm
○ 31cm多一些10cm ○ 47cm多一些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 =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