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优秀教案【实用6篇】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一

在教学中,优秀的教案是教师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在老山界这个特殊的地方,更需要精心设计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是如何设计的。

首先,一个优秀的老山界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老山界是一个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的地方,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对外界的了解有限。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其次,教案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老山界这样的地方,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可能相对较低,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设计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乡土的温暖和魅力。

最后,一个优秀的老山界教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老山界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综上所述,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需要兼顾地方特色、启发趣味和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让老山界的学生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帮助。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二

老山界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也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来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接受的教育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设计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由于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对书本知识的接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强、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教案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老山界的学生大多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可能会成为教学的动力。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最后,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老山界的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焦虑等。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一份优秀的老山界教案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贴近生活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山界的学生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帮助,走出大山,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㈤首尾两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呢?

  ⑴首段交代了高度(三十里高)名称(土名叫老山界)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尾段。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揣摩生动描写

  1、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动的描写。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3、揣摩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只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

  4、揣摩语言描写

  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

  5、揣摩场面描写

  ⑴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之”字奇观

  ⑵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

  ⑶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

  6、揣摩景物描写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⑵“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庄严、奇伟。寂静

  ⑷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⑸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

  ⑹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三、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布置作业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内容。

  2.通过研讨,掌握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是落实课后“积累”一题中所列的字词读音和意义。然后研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同桌讨论、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方式,解决下面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万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

  明确: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反动派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词语可以表明这些顺序?

  明确: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属于时间顺序。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两点多钟”等。

  3.按照这样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怎样分析?

  明确: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段)记述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段)翻山前在山脚下访瑶民。

  第二层(12——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33段)写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4.这篇课文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顺叙,还有补叙。好处:层次清晰,叙事描写合情合理,前后照应,扣人心弦,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整体感知,理解主旨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探讨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难。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

  明确: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记叙了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表现红军呢?

  明确: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陆定一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作者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的热情讴歌。

  四、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所有景物描写的句段,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具体探究赏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了全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也明确了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今天再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主旨选材组材的。

  二、研讨选材组材

  围绕结构层次和文章主旨,讨论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翻山的,这些内容和主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

  明确:与瑶民母女攀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

  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

  明确: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了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这些说明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为天下穷苦人谋利益的好队伍,说明了红军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风,这也是红军能够取得人民大众支持、最终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虽然看似与翻山关系不大,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明确: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

  5.小结:

  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三、赏析景物描写

  请同学朗读自己画出的景物描写的句段,每个同学读一处。读完后,讨论以下问题。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是表现了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4.小结:

  描写景物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丰富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全面了解长征的过程及意义,进一步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背诵半夜醒来景物描写的一段,学习这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加以运用。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2.作者介绍:

  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篱笆骨碌酣蜷缀矗咀嚼澎湃

  多音字:呜咽落得很远

  词: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骨碌酣然入梦蜷呜咽澎湃身手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下面,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小结:本文是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这样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十分顺畅,文章脉络十分清晰,这种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值得我们写记叙文时借鉴。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明确: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四、揣摩生动描写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军战士的?

  明确: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2、分析生动的场面、景物描写

  分析:第23节,思考:

  1)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顺序是什么?

  明确:主要描写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是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作者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许多比喻,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

  3)作者在这节中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物,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所听到的声响?

  明确: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声响的描写尤其精彩,连续比喻(博喻)把各种不可捉摸,难以言状的声响写得活灵活现。又用一个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声音的变化。比喻声音轻小的时候,用“春蚕咀嚼桑叶”,“山泉在呜咽”;比喻声音大时,用“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波涛在澎湃”。

  4)这些声响突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明确:寂静

  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明确:这段文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写一个极度疲劳的人冻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离中听到的难以名状的声音。用“远――近、洪大――细切”两组反义词,以四个比喻句,显示出声响的起伏变幻。“春蚕、野马、山泉、波涛”四种形象,想像新奇,使听觉效果转化为一幅幅的视觉画面,既写出了夜半深山的静谧、红军夜宿的艰苦,又不失乐观的情趣。

  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明确: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五、思考讨论:

  1、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明确: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2、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3、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明确: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4、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明确:“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5、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明确:“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6、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

  明确: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7、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8、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六、总结全文

  1、中心思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

  1)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

  3)语言朴实优美,凝炼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板书设计:

  老山界

  陆定一

  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山顶所思

  到达山顶

  继续登山

  攀登雷公

  山脚访瑶家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段落。

  设计说明:这个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红军一起长征,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就是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合理的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赏析背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阅读思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分析文章,体会精神,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七律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2)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3)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感受。

  三、精致品读,揣摩细节。

  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的。勾画文中你欣赏的细节进行赏析,并和同学交流,说说他们是如何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务的。

  四、研讨课文,绘制行军图。

  (1)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件的方法。

  (2)学生展示行军图,教师引导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那里,为什么?

  五、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段落。

  活动课设计

  设计说明:设计的核心是片段仿写。仿写可以使阅读和写作结合成一个整体,以写促读。最后一个版块引导学生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入阅读,使阅读和写作更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可以落得更实些。

  教学步骤:

  一、摘取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1)仿写用声音表现寂静的方法:示例: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运用的是以声写静。因为静极了,才会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

  练习: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2)仿写一个博喻的句子。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个句子用四个喻体表现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写一个比喻句,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

  (3)仿写变换立足点和角度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示例: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下,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山腰,观察角度是既有仰视又有俯视。

  练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子,从什么角度拍摄的。

  (4)仿写巧妙生动的词语运用。

  示例:远远的还听见敌人的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叹息”一词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敌人的蔑视,洋溢着强烈的自信和乐观主义精神。

  练习: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日记本,仔细品读自己的文章,看看能否在一些句子中换用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词语。

  (5)从课文中自主选择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段,进行仿写。

  二、小组交流,评价作品。

  三、带着写作问题,再次品读文章。

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教案大全2013-08-09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

大班音乐《大浪和小浪》教案【优秀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大浪与小浪》,初步感知乐曲的性质和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 2、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能运用肢体动作和借助道具来表现乐曲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及合...
教案大全2012-07-07
大班音乐《大浪和小浪》教案【优秀3篇】

备课及书写教案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教案大全2014-05-05
备课及书写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教案大全2014-02-06
《再塑生命》教案

我会整理小书包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会整理小书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目标:  1、讲讲幼儿园...
教案大全2012-06-01
我会整理小书包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小汽车嘀嘀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小汽车嘀嘀嘀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活动...
教案大全2013-09-04
小班数学教案:小汽车嘀嘀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