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优质6篇】

劝学教案 篇一

在学习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因此,我认为制定一份劝学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劝学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仔细分析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劝学教案还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

其次,劝学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制定劝学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劝学教案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容易产生丧失信心的情绪。而通过制定劝学教案,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坚定信心,不断前行。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劝学教案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劝学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制定一份劝学教案,让学习更加高效和有序。

---

劝学教案 篇二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我制定了一份劝学教案,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认为制定劝学教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习目标。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制定劝学教案的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其次,我认为在劝学教案中应该包括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学习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制定劝学教案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学习的质量。

最后,我认为在劝学教案中还应该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在制定劝学教案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要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制定一份劝学教案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劝学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制定一份劝学教案,让学习更加高效和有序。

劝学教案 篇三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劝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深寒曲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

  取为輮

  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

  “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3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明确: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4词语:輮、槁暴受就中

  三、讲解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4词语:浮≈隆假

  四、课后作业:

  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解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词语:跬镂一焉

  三、总结全文。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四、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

  五、完成习题

  1、课后思考练习题

  2、基训上的习题

  六、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原文,积累相关文言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将背诵全文。

劝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劝→吕蒙←赞←鲁肃

  (语重心长)(自豪、自得)(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虚心接受意见爱才

  好学勤学、刻苦敬才

  善劝

劝学教案 篇六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刮目相待(刮

  三、研读赏析

  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

  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

  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

  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讶。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更有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五、背诵课文

  同学们对课文把握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背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

  六、课堂练习

  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七、总结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

  八、布置作业

  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

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10(最新3篇)

25古诗词 《水调歌头》 苏轼 授课者:后安中学 王康宁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读——悟—...
教案大全2011-08-07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10(最新3篇)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精彩3篇)

一、理解填空。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教案大全2013-08-08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精彩3篇)

教案《图形的旋转》【精选3篇】

送课下乡教案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八年数学组 胡鹏龙 课 题:图形的旋转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教案大全2017-04-05
教案《图形的旋转》【精选3篇】

‘教案’第一节钢琴课教案【优质3篇】

第一节钢琴课教案 2011-04-26 22:38 第一节钢琴课 形象比喻的话跟孩子讲。钢琴有个大嘴巴,(琴盖)大嘴巴很重,打开要小心哦,(小孩子最好不要自己去打开琴盖,太重,有危险。除了有缓降...
教案大全2013-05-07
‘教案’第一节钢琴课教案【优质3篇】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精简3篇)

第一单元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
教案大全2011-02-08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精简3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推荐3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案大全2019-05-04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