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经典3篇】

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篇一

《星星变奏曲》是初三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男孩小杰怀着对星星的热爱,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星星的变奏曲,展现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份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课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星星的形态、运动规律和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星星的变奏曲是如何产生的?

2. 小杰是如何观察到星星的变化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与星星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星星的好奇心。

2. 学习: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星星变奏曲》,并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星星的运动规律和变化。

3. 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星星、制作星星模型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感受星星的奥秘。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星座、行星等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四、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深入理解《星星变奏曲》这篇课文,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篇二

《星星变奏曲》是初三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小男孩小杰的视角,展现了对星星的热爱和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份生动有趣的教案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课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星星的形态、运动规律和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星星的变奏曲是如何产生的?

2. 小杰是如何观察到星星的变化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星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星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带领学生阅读《星星变奏曲》,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星星的变化和规律。

3. 活动:设计星星变奏曲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星星的变化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星座、行星等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四、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星星变奏曲》这篇课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篇三

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知识与技能)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过程与方法)

  4、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这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

  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优秀3篇】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一、 我会拼,我还会规范地写...
教案大全2015-02-07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优秀3篇】

中班综合教案:认识毛豆

中班综合教案:认识毛豆1目标:1、体验观察毛豆的兴趣,产生对生活中常见蔬菜观察的兴趣。2、学会由外及内的观察事物,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毛豆的特征并了解毛豆的生长过程...
教案大全2013-06-05
中班综合教案:认识毛豆

古诗清明教案【最新3篇】

想要进行关于古诗清明的教学,那么应该如何准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古诗清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
教案大全2014-09-06
古诗清明教案【最新3篇】

思品教案(优选3篇)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
教案大全2016-03-05
思品教案(优选3篇)

小班语言我的妈妈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语言我的妈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大全2014-01-04
小班语言我的妈妈教案(优秀6篇)

第二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教学设计 设计者:重庆市江津区两岔小学校张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教案大全2016-02-07
第二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