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教案【推荐6篇】

运算教案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编写一份有效的运算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运算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在编写运算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一个好的运算教案应该包括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性。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不宜过于简单或复杂,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其次,运算教案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探究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此外,一个好的运算教案还应该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如教材、习题、教具、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一个好的运算教案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设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运算教案 篇二

运算教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编写一份既有趣又有效的运算教案,却是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在编写运算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一个好的运算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其次,运算教案的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

此外,一个好的运算教案还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体合作、实践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一个好的运算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运算教案 篇三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运算教案 篇四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习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6、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①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半价”是什么意思?

  (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综合列式

  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 算式一: 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

  是48+12=60)

  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

  ② 例3拓展题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3

  =100—72

  =28(元)

  答:应找回28元。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习】

  ⑴ 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⑵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 判断并改错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习一:5、6、7、8、9、10题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运算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的算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完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借助线段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大家最喜欢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喜欢参加吗?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了解一下每个年级活动的项目、参加的人数以及分组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两边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级组织堆雪人比赛,一年级有3组参加,每组8人,二年级由2组参加,每组10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生1:我们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生2:一年级每组8人,有3组;二年级每组10人有2组,所以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列式为:8×3+10×2。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我们也是这样列式的。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你们列出的是一个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可这样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解答过,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一下。

  (指两名学生板书)

  ①8×3+10×2②8×3+10×2

  =24+10×2=24+20

  =24+20=44(人)

  =44(人)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在小组里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觉着第一位同学做的对,即符合题的意思,也符合运算顺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后算加,第二位同学两个乘法一起算,不合适。

  生2:我们觉着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的,先同时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再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同样既符合题意也符合“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啊。

  生3:我们也觉着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它不仅符合题的意思和运算规则,结果正确,写起来还简便,我们觉着第二种方法是对的。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行不行?

  生齐:行!

  师:我也赞同大家的意见,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3、小练习

  (1)板书:15÷3+16÷26×4-18÷9。

  师:这两道题表示什么?在小组里说说。

  (交流。)

  生1:第一题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2:表示2个商加起来是多少。

  生3:第二个算式表示4个6的积减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师:大家说的很好,应该怎样算呢?试着做做。

  (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略。)

  (2)指名口答运算顺序。

  9×3+25÷560÷5—3×375+5×8+23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有两边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才可以将两边乘除法同时计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

  1、出示信息:三、四年级同学准备举行扔雪球比赛,三年级的有24人参加,四年级有36人参加,如果每6人分一组,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2、反馈学生作业。

  36÷6-24÷6

  =6—4

  =2(组)

  师: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吗?要求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必须先求什么?

  (生答,略。)

  师:仔细看看分析图,这道题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还可以这样算“(36-24)÷6”。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级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我们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多出的人数中有几个6就行了。

  师:他的想法对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我们必须先求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号。

  师:如果不加小括号36―24÷6行不行?

  生:这样不行,这样就不符合我们刚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号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才能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也就是先求差。

  师:我们在低年级就知道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板书:3+2×4)这道题应先算什么?要想先算加法怎么办?(红笔加上括号。)

  3、完善法则。

  师:看看我们前边归纳的运算规则,只有这两条够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吗?

  生1:应该加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2:前边两条也应该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师: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都有哪些运算规则?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运算教案 篇六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相关文章

礼仪教案12-9【实用3篇】

7、摄影:许多国家禁止在演出中摄影。 8、演出秩序:保持安静。 (二)出席的礼节 1、尽早回复,以免空缺,影响气氛。 2、对号入座,切忌贸然坐到贵宾席。 3、遵守秩序:不交头接耳、不大声谈点...
教案大全2014-09-05
礼仪教案12-9【实用3篇】

教案:想站立的蛋宝宝(精选3篇)

转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想站立的蛋宝宝 一、活动内容:想站立的蛋宝宝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探索使蛋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秘密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
教案大全2011-03-01
教案:想站立的蛋宝宝(精选3篇)

中班音乐活动《飞呀飞》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唱出切分节奏和歌曲的旋律。 2.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飞呀飞”,感受和体验对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 组织幼儿讨论:谁会飞?它们是怎样飞的? 2 . 椅子围成圆圈...
教案大全2018-05-03
中班音乐活动《飞呀飞》教案(最新3篇)

四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达标测试B卷(精简3篇)

一、填空题。(16分)1.6200500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2.在70358400中,7表示(),5表示()。3.()是10个十万,一亿是()个一千万。4.与最大的五位数相邻的两个数...
教案大全2011-07-04
四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达标测试B卷(精简3篇)

小稻秧脱险记【推荐6篇】

小稻秧脱险记1小稻秧脱险记,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3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小稻秧脱险记2教学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
教案大全2015-08-02
小稻秧脱险记【推荐6篇】

复习课勾践灭吴教案

教学目的  1.解《国语》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握文言词“知”、“复”、“既”、“劝”、“遂”、“当”在本文中的用法。  3.掌握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教案大全2017-03-08
复习课勾践灭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