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郑和远航》教案(实用3篇)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2)掌握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3)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贡献。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郑和远航》,增强学生对祖国海洋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2)掌握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3)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
(1)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2)学习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贡献。
3.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讨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并展开相关主题的写作活动。
4.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郑和七下西洋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
郑和七下西洋
历史背景
航程和事件
海洋文化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3)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郑和远航》,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海洋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掌握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3)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
(1)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程和主要事件;
(2)了解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贡献。
3.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探讨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并展开相关主题的写作活动。
4.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进行思维导图或概念表的整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外材料,深入研究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板书设计
郑和七下西洋
历史背景和意义
航程和事件
海洋文化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海洋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篇三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的读出,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西洋的险恶)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再读读这组词语。
4、指名读。(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评价。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5、观察文中的插图,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能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强调远航意义。
3、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扬帆起航
郑和远航 第一次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