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经典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未知的勇气——《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宇航员的训练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勇敢面对未知挑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宇航员的日常训练和工作内容。

2. 理解宇航员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变化。

3. 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备课教师:精通《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内容。

2. 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学材料: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探索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宇航员的训练和工作内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宇航员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4. 总结提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宇航员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对我们的启示,激励学生勇敢面对未知挑战。

五、课堂作业

1. 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作文,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2.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太空探索计划,包括宇航员的训练和任务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的教学,学生在了解宇航员的训练和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勇气和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未知挑战,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 篇二

标题:勇敢飞向未知——《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学反思

《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课文讲述了宇航员的日常训练和工作内容,展现了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勇气,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太空探索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和无限可能,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讨论宇航员的训练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勇敢面对挑战。宇航员在太空探索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宇航员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变化,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探索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宇航员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学生应该意识到,面对未知的挑战,勇气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探索未知,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的教学,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勇敢飞向未知,勇往直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面对未知挑战,勇敢探索未来的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x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 篇四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 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 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 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 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 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 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章

《尾巴的用处》教案(经典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尾巴的用处》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尾巴的用处》教...
教案大全2014-04-05
《尾巴的用处》教案(经典5篇)

《六国论》教案【通用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国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3-06-07
《六国论》教案【通用4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3篇)

回忆鲁迅先生这一课的教案你写好了吗?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案大全2012-02-02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3篇)

小学计算机教案(推荐3篇)

小学计算机教案(一)作者:随缘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概述 教学课时:3课时教案序号:1 (一)目的要求对计算机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历史、分...
教案大全2017-05-03
小学计算机教案(推荐3篇)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通用3篇)

质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
教案大全2011-08-09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通用3篇)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通用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欢迎阅读,...
教案大全2014-06-05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