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优质3篇)

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 篇一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简洁。在高二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过秦论》,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思想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下面是一份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供老师们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过秦论》的作者、内容和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提出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难点: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思想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段学习:分段讲解《过秦论》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思想。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观点。

4.课堂演练: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过秦论》的内容和主题,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文修养。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秦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探求。

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 篇二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百家争鸣”的代表之一,是一篇思想深刻、语言简练的文章。在高二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过秦论》,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下面是一份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希望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过秦论》的主题和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提出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难点: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过秦论》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段学习:分段讲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观点。

4.课堂演练: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过秦论》的内容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人文修养。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秦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能够将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并梳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能力目标: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语感;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学习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的语言特点,注意在诵读中积累语感。

  2.讨论秦王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练习法

  2.学法:朗读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分析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授课文,领悟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教学准备

  朗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翻译,课上组织竞赛;

  搜集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识记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做着千秋万代掌权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惫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上课时相互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二、整体感知

  (一)播放课文朗诵,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腴(yú)轸(zhěn)镞(zú)万乘之势(shèng)

  恬(tián)比权量力(liàng)藩(fān)孝公既没(mò)

  笞(chī)召滑(shào)俯首系颈(xì)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

  牖(yǒu)瓮(wèng)朝同列(cháo)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一夫作难(nàn)

  (二)读全文后回答,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三)默读,分组讨论: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四)请各小组讨论文章结构,用列表的.形式划分并展示。

  明确:

  三、翻译课文

  (一)翻译竞赛:请各小组代表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地方,请本小组成员及时纠正补充,看哪一组翻译得更准确、通畅、优美生动。

  (二)指导要点:

  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高考中要求“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有一定的翻译题,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一般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词语或遗漏的词语。

  2.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

  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四、小结

  学习古文要注重积累。从实词、虚词的用法到各种句式,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翻译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五、作业

  整理归纳全文文言语法现象,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二课时

  研习新课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采用竞赛法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一)“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指出导致秦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⑤ 段议论中。请学生朗读第⑤段,思考以下问题:

  1.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陈涉四种力量用数学符号“〈”连结排列起来。

  2.“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

  3.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分析中归纳出结论的。

  点拨:作者议论秦的过失,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变,接着采用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最详细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从各个角度对比,极言陈涉弱小;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对比中,不够明显,但从课文第2 段“秦人开关延敌”等句中已经明确。不能忘记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诉我们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课题“秦之过”。当然,“秦之过”主要是“仁义不施”而非“攻守之势异也”。这一段议论是全文的重点,需要反复朗读与全面理解。抓住对比即抓住了重点纲目。

  (二)“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①-④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 先从第⑤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攻”与“守”的史实,然后读①-④段, 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从各段中找一句表明“兴”或“亡”史实的句子。

  点拨:“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依靠权谋武力,扩张土地,夺取天下,吞并六国;“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 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第③段第一层的七字排偶句, 写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统一六国的巅峰。“兴”指秦国强大起来,不能用表达措施的句子来表明,而要选择能够表现一个阶段强大的句子。

  3.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找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 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1)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反而变本加厉,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是借秦作鉴,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

  点拨:“仁义不施”,换种说法是“施行暴政”,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现, 在固守天下中表现得尤为厉害。主要体现在治国措施中。

  小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业

  (一)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叙多于议、理寓事中的特点。

  (二)细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地方,如语言、写作特点、表达特色等,在班内交流。

相关文章

元旦手工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旦手工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元旦手...
教案大全2013-01-03
元旦手工教案

‘教案’课程教案-第三章-1

教案:课程教案---第三章-1-教案作者:编译原理 章节名称第三章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 3.1对于词法分析器的要求3.2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3.3.1正规式与正规集3.3.2确定有限自动机 课程...
教案大全2011-05-05
‘教案’课程教案-第三章-1

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案,仅...
教案大全2016-08-03
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案【经典6篇】

小学语文《请求》教案(优秀3篇)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2、学会生字,理解7个词语,能有感情朗读全诗,正确背诵。 3、能用书信等形式,向老师和爸妈提出请求,说说心里话。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
教案大全2014-08-09
小学语文《请求》教案(优秀3篇)

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优选3篇】

计算活动:排序 &...
教案大全2014-01-03
其他教案- 计算活动:排序【优选3篇】

《小英雄雨来》的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
教案大全2018-08-05
《小英雄雨来》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