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精简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南州是一个盛产荔枝的地方,每年的六月,荔枝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角。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荔枝,我设计了一堂荔枝主题的生物课,以下是教案设计:

一、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一节45分钟的生物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2.掌握荔枝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

3.认识荔枝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4.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荔枝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2.荔枝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

3.荔枝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荔枝的外貌和生长环境;

2.介绍荔枝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荔枝的生长过程;

3.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荔枝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荔枝的生长过程,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荔枝的认识程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堂生物课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还可以亲自体验荔枝的生长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美味的水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南州的六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荔枝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荔枝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我设计了一堂荔枝主题的科学实验课,以下是教案设计:

一、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一节45分钟的科学实验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荔枝的特点和结构;

2.掌握荔枝的保存方法和食用技巧;

3.通过实验,观察荔枝的营养成分和特性;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荔枝的特点和结构;

2.荔枝的保存方法和食用技巧;

3.荔枝的营养成分和特性。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荔枝的外貌和结构;

2.介绍荔枝的保存方法和食用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保存和食用荔枝;

3.进行荔枝实验,让学生观察荔枝的营养成分和特性;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荔枝的认识程度和实验效果。

通过这堂科学实验课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荔枝的特点和结构,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荔枝的营养成分和特性,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美味水果的奥秘。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一、课文的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10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一层是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幼年时童稚的心里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与老师讲的《荔枝图序》中描述的荔枝不同,向老师提问,老师也无法说明白。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

  第二层是第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作者对白居易“壳如红缯”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在说明“成熟的荔枝”的颜色后,作者感觉不饱满,又用“绛囊”“红星”“珊瑚珠”打比方,形象鲜明、逼真;荔枝的果形有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由蒂部到顶端及两侧,介绍得井然有序;说到荔枝的大小,作者用列数据的方法介绍荔枝的大小和重量,真实可信。

  第三层是第6~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作者对白居易“膜如紫绡”的说法又提出异议,认为白居易“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应该是“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对白居易“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说法再提出异议,认为“瓤肉”实际不是肉,而是“膜”发育的“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随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荔枝核(种子)的形状、色泽、种类做了具体说明。荔枝的花从内容上说不属荔枝的果实,但花与果实分不开,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一起介绍。其主要特征是荔枝花多,花期长。在这一层里,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为了保持荔枝肉的鲜美,与果实关系甚密,所以放在“肉”后一并介绍。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果实,采用由外向内的说明顺序。

  第二部分(第11段~14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

  第11段写荔枝的产地分布,用“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用南越王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证明荔枝的栽培在我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第12段用现在知道的13种讲荔枝的古书,特别是“蔡谱”,更有力地说明荔枝原产地在我国。第13段为说明荔枝“喜温暖”的习性,“成都、福建是它生长的北限”,作者列举汉武帝、宋徽宗和文徵明诗中的顾氏与荔枝间所发生的故事,说明前人酷爱荔枝而欲北移,但均未成功,而用“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样的话语激励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刻苦钻研,突破难关,创造科研新奇迹。第14段引用苏轼的诗句,古诗今用,意在于今。古代能享受荔枝的只有杨贵妃之流,今天我们发展荔枝生产,要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

  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

  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

  运用举实例的方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应该指出,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比如引用古诗文,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三、准确、简洁的说明性语言

  作者要把说明对象和内容客观地、科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因素非常重要。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如第12段,“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一句,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就不止13种了。如第13段,“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测的语气,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如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盛产荔枝的地区”圈定的范围较小,有条件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解题指导

  一、本题旨在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思路的能力。

  说明荔枝的生态,按照由外到内或由表及里的顺序;介绍荔枝的生产,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从全文看,两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

  二、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引用的说明方法,同时积累一些古诗句,丰富文学素养。

  具体分析见课文说明。

  三、本题旨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组织成平实文字,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说明与平实的说明的不同特点和效果。

  四、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写作文艺短文。

  ●教学建议

  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条理也很清晰,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让他们一边自读一边完成练习一。在理清全文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二。教师不必对课文进行串讲,过细的讲解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可用一课时。第二课时用于练习三、四的写作和交流。

  二、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洁。在阅读中,注意让学生学会捕捉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敏感。

  三、北方和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也许从未见过或尝过荔枝,教师可通过引用诗句、讲述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他们对荔枝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的遗憾。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二、关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通信

  李乡浏同志在《贾祖璋和〈南州六月荔枝丹〉──回忆与贾老的一次通信》一文中说,他于1983年暑假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颇感课本注释不详,曾写信向贾老请教。信中询及以下三点:1.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全诗能否录示,以便解题;2.明代徐的《咏荔枝膜》诗,请示予全首,有助于分析“夸张的说法”;3.“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希望得悉这13种的书名及其作者。

  贾老作复如下:

  1.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2.徐《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3.×广中荔枝谱 唐(?) 郑熊(粤×书已失传)

  荔枝谱 宋 蔡襄(1059) 闽

  ×增城荔枝谱 宋 张宗闵 粤

  ×莆田荔枝谱 宋 徐师闵 闽

  闽中荔枝谱 明 屠本畯(1597) 闽

  荔枝谱 明 徐 闽

  荔枝乘 明 曹蕃(1612) 闽

  荔枝食谱 明 宗珏 闽

  荔枝通谱 明 邓庆采(1629) 闽

  记荔枝 明 吴载鳌 闽

  荔谱 清陈定国 闽

  荔枝谱 清 陈鼎 粤闽川

  岭南荔枝谱 清 吴应逵粤

  (摘自《中学诗文释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几点商榷(刘学仁)

  1.第四段写“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理由,一是“有野生的荔枝林”;一是很早已在我国培植。这两点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原产我国”,是不是别国也有野生的荔枝呢?是不是别国也早有栽培呢?没有反面的论据。如果确有根据,应该明确提出。

  2.第六段说“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这两句话不易理解。前一句是说“膜”,后一句是说“花纹”。仔细体会好像是这个意思: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着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由于壳的内壁有紫色花纹,透过白色薄膜可以看得很清楚,因而便把这紫色花纹看作是薄膜的花纹,而说成“膜如紫绡”了。后面引徐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荷瓣”“桃花”,似乎是“壳”和“膜”分开了,似“荷瓣”“桃花”的是壳呢?还是膜呢?好像是膜才恰当,“薄”才“盈盈”“片片”,才“娇”,才随“风”飘落,可是膜又是白的,不像“荷”也不像“桃花”了。总之,这一段似乎说得不够明白。

  3.第七段写荔枝“肉”也不够明白。指出通常说的肉实际上是“假种皮”后,又说明前面说的“膜”才是真正的果肉。下面接着说“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这句话里的“肉”指的是习惯上说的“肉”呢,还是前面已经讲清楚了的“膜”呢?从后面的“入口……”看,应仍是指习惯上说的“肉”,那么这“肉”的“细胞壁”又指的是什么呢?显然不会是“膜”(真正的肉),那是要扔掉的。

相关文章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公开...
教案大全2011-05-05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经典6篇)

种太阳-孙娜的教案【经典3篇】

种太阳——孙娜的教案 执教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种太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种太阳》的学唱,知道自己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树立美好的理想。 2、知识目标:...
教案大全2013-06-02
种太阳-孙娜的教案【经典3篇】

幼儿园大班认识时钟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认识时钟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大全2014-07-08
幼儿园大班认识时钟活动教案

中班音乐《碰一碰》优秀教案【经典3篇】

设计思路: 近期,我班正在进行“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情景中增加对自己身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了解,同...
教案大全2011-07-01
中班音乐《碰一碰》优秀教案【经典3篇】

我该怎么办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该怎么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我该怎么办教案1活动目标:1、结...
教案大全2011-02-01
我该怎么办教案【优选6篇】

Friendship的教案【通用3篇】

Unit 2 Friendship(I) 词汇解析: 1. express (1)vt. ①表达;表示 例句:She expressed her thans (t us). 她(对我们)表示感谢。 H...
教案大全2017-01-05
Friendship的教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