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通用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朗读短文《小猴子下山》。
2. 能够理解文中描述的情节。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4.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了解短文《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1.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课文《小猴子下山》。
2. 准备相关图片或实物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 热身:让学生看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2. 导入: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让学生跟读。
3. 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短文,解释生词和句子。
4. 操练:让学生分组,轮流复述短文内容。
5. 输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拓展: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猴子下山的情节。
7.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或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和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二
《小猴子下山》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短文《小猴子下山》的内容。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课文《小猴子下山》。
2. 准备相关图片或实物辅助教学。
3. 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播放一段有关猴子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导入: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让学生跟读。
3. 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短文,解释生词和句子。
4. 合作:分组让学生合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短文内容。
5. 创作:让学生分组编写小猴子下山的新故事。
6. 表演:让每组学生表演他们编写的故事。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或启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合作和创作,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三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