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精彩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一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需要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介绍一节以“古诗词欣赏”为主题的语文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感受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学内容
1. 课题:《静夜思》欣赏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静夜思》,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情感。
4.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静夜思》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背景。
2. 欣赏诗歌:带领学生逐句欣赏《静夜思》,解释生词和句子含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静夜思》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4. 朗读诗歌: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朗读他们的理解,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5. 诗歌鉴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李白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尝试模仿写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背诵《静夜思》,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静夜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快乐学习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二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本文将介绍一节以“成语故事解读”为主题的语文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的欣赏,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内容
1. 课题: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解读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掩耳盗铃》,使学生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和故事结局。
2. 探究成语: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掩耳盗铃》的故事,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
3. 分组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寓意和启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成语。
4. 成语运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短小故事并运用《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展示给全班同学听,分享自己的创意。
5. 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反思自己的行为。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掩耳盗铃》的读后感,表达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成语《掩耳盗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成语故事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