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一

主题: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示例

2. 物体分类表格

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2. 学习:介绍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类,填写物体分类表格。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生活中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二

主题:感受光的神奇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光的颜色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光的传播特性和光的颜色

2. 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具:光线、凸透镜、凹透镜等

2. 彩色玻璃片

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线的传播和光的颜色,引导学生对光产生兴趣。

2. 学习:介绍光的传播特性和光的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神奇。

3. 拓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光的传播和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和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光的传播特性和颜色。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传播特性和颜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光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有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校附近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污水。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1)在你家或我们学校附近,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或者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外出考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相关文章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案【经典3篇】

点击广告,增加动力。谢谢你,朋友 更多教学资料点击进入 在声音的世界里 【自读导言】 1.查工具书,掌握...
教案大全2017-01-08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案【经典3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精选3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自界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以及他们的不同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温度计的测量。 重点难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
教案大全2013-09-01
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精选3篇】

《司马光》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光》教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司马光...
教案大全2012-06-04
《司马光》教案(通用6篇)

我的老师 教案(优选3篇)

[教学构思] 这次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与思维”。根据这个主题,我把《我的老师》一文的教学构思确定为: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对于教师这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
教案大全2016-07-03
我的老师 教案(优选3篇)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精选3篇)

本节重点: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填表或回答问题: 1.填表 氢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H2 + O2 H2 + CuO H2 + N2 物质之间能...
教案大全2015-03-09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精选3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质3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
教案大全2011-03-05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