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经典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除法这个概念,这是他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学习除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定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除法的定义及运算步骤。
2. 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及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介绍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同时,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二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除法的定义及运算步骤。下面我将介绍一个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定义,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除法的定义及运算步骤。
2. 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及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介绍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同时,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