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优质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一
司马光,字子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和事迹,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首先,通过讲述司马光的生平和成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司马光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曾多次被征召入朝,出任重要官职,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方面,司马光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文章清新简洁,富有哲理。而在历史学方面,司马光更是有着极高的声誉,他著有《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其次,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司马光一生清正廉洁,忠于国家,勇于担当,这些品质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像司马光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司马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还在文学和历史学方面都表现出色。学习他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和事迹,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司马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物,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二
司马光,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和事迹,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通过讲述司马光的生平和成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司马光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曾多次被征召入朝,出任重要官职,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方面,司马光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文章清新简洁,富有哲理。而在历史学方面,司马光更是有着极高的声誉,他著有《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其次,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司马光一生清正廉洁,忠于国家,勇于担当,这些品质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像司马光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司马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还在文学和历史学方面都表现出色。学习他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和事迹,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司马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物,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积极动脑 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范读课文。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读音。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检查字形。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作业
抄写生字。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讲读第三段。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指名读课文。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比较句子。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杂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总结课文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练词说话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用词练习说话。
不小心
有的……有的……有的……
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四
开始: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司马光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20课。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五、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Ⅰ、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Ⅱ、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Ⅲ、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七、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拿
司马光砸得救(聪明、勇敢)
注意时间掌握
六、注意灵活导入新知识点。
电脑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展示图片(一):你知道这是谁吗?
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多,像一篇小日记。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
教师解题: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二、介绍人物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c、看注释理解词语。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⑤看注释理解词语、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重点指导生字“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
(3)学习多音字:得(děi dé)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水迸,儿得活。
得(děi dé)
dé1>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a、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司庭登跌众弃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
司: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 ”位置稍靠上。
庭:“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
登: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
跌: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
众: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
弃: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
持: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重点)
3、了解文章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24司马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6、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方法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8、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三、品读释疑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群儿戏于庭。
①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②戏:做游戏。
③于:在。
④庭:庭院。
⑤群儿戏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板书:原因戏)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一儿:有个小孩。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④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板书:经过登跌没)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①众:别的孩子们。
②皆:全,都。
③弃:丢弃。
③去:离开。
④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①光:指司马光。
②持:拿。
③石:石头。
④击:击打。
⑤破:被打破。
⑥之:它,指水缸。
⑦迸:涌出。
⑧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板书:经过持击破迸)
(5)儿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板书:结果活)
4、简述故事。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5、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
6、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7、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8、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9、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板书:沉着冷静破瓮救人)
方法指导:
1、怎样读好简短的文言文?(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
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可以用“/”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都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你了解到什么写作方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众皆弃去”反衬出“光持石击瓮”的难能可贵,突显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凸显出司马光机敏聪慧。
3、举例: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重点突出。
4、练一练: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小学二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
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