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实用6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人们说话的声音、汽车驶过的声音、鸟儿鸣叫的声音等。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让我们通过初二物理课程的学习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受到振动,这种振动会形成一种机械波,也就是声波。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木棍时,木棍就会振动,空气也会受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接着,我们来讨论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传播的,而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液体和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当声波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蜗中的细胞会受到振动,从而产生电信号,我们的大脑就会解读这些信号,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除了介质的性质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而振幅则是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小。当频率越高时,声音就会越尖锐,而当振幅越大时,声音就会越响亮。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通过初二物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形成原理和传播规律。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声音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二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带给我们快乐、悲伤,也可以传达信息和情感。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在初二物理教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液体、固体)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因此产生的声音也各具特点。比如,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清脆悦耳,而鼓面振动产生的声音浑厚有力。

接着,让我们来讨论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传播的,而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3米,而在固体和液体中则会更快一些。当声音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时,耳蜗内的细胞会受到振动刺激,产生电信号发送至大脑皮层,我们就能够感知到声音。

除了介质的性质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频率越高的声音听起来就越尖锐,而振幅越大的声音听起来就越响亮。因此,在音乐中,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旋律。

通过初二物理教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用诱思探究→实验论证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验论证→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验器材】: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真空铃实验装置。

  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uSO4溶液、白纸、气球、树叶、四季润喉片瓶子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第一组:共振音叉。

  第二组: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

uSO4溶液。

  第三组:长钢管。

  3.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教师接着提示: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

  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

  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

  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1分钟):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2分钟):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注意: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1分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早期机械唱盘表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2.通过类比引出声波的概念(2分钟)

  教师重复刚才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水滴使平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考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

  板书:1.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5分钟)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4分钟)

  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怎样防御声波枪。假如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保护起来呢?注意: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动员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御声波枪?

  学生可能提出的办法有:

  ①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师评议:声波枪所发出的次声波很特殊,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损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难吸收,到现在还没有攻克。)

  ②将声波枪发出的声波反射回去(教师评议:把次声波反射回去或想办法对它进行干扰,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这些中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去进行研究。)

  ③潜入水中,用水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④进入真空,用真空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⑤用固体物质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加以分类,区别对待(前两种方法尽管偏离了我们的课堂研究方向,教师也要向学生简要解答一下,并予以鼓励,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假设:

  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教师提示: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实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固体、气体对我们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办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

  学生代表交流验证过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板书: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联系生活,巩固新知(5分钟)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和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动物大多数都具有听觉。而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就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在河边钓鱼的人最怕别人在旁边追逐打闹,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纶》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一个小孩儿学大人们钓鱼,侧着身子坐在水边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手,因为害怕惊跑了鱼而不敢回答。

  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据说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30多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耳疾,听力完全丧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将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键盘上感受旋律,继续自己的创作。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美妙的旋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列出: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问题】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

  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所举的事例,大部分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少部分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关于真空中声音的,

  传播事例可能没有。

  演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随着空气的减少,引入“真空”概念。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规律。

  师: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我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

  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思考】测量声速的方法

  (1)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利用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2)测出海底的深,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利用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3)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利用,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4)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利用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5)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则利用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三、分析应用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km,快车的速度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生方式。

  【教学重点】

  观察和发现物体发生的共同特征,分析和归纳物体发生与振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物体发生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实验记录表、教学ppt。学生材料:塑料袋、钢尺、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感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刚刚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生活中到处都有声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传递了什么信息?

  2.播放音频:闹钟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3、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表达了什么意思?

  4、学生汇报所听到的声音,以及这个声音表达的意思。闹钟声-起床时间到了汽车喇叭声-有汽车来了,注意安全狗叫声-有陌生人来了

  5、小结:看来,声音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不停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6、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1.提问:(出示保鲜袋)同学们,刚刚听了那么多声音,现在你能用保鲜袋制造一个声音吗?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

  3、(示范)学生代表说一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4.全班活动,要求: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5、教师控制:开始!—停!

  6、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

  8、交流:通过敲、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都可以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不同的方式都可以使物体运动产生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二)通过探究不同物体发声的运动,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追问:现在你认为物体必须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2、学生交流讨论

  3、谈话:(出示实验器材)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实验器材。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物体不动时,它会发出声音吗?你有什么办法分别让它们发出声音呢?

  4、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思考,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的方法。讲解实验方法并出示实验记录表

  5、教师随机指导,完善并讲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6.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总结:一个物体发声时,它的运动轨迹有什么变化?

  7、讲解实验记录单并举例示范。举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感受。我们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喉咙在发声时的运动轨迹。

  活动二:通过探究不同物体发声的运动,归纳声音产生的原因我的验证过程

  8.ppt出示实验要求:看,发声物体有什么现象产生?摸,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运动。画,画出发声物体发声时的运动轨迹。说,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9.实验:按要求进行下面5个发声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跟着它发声时的运动轨迹来画图,完成记录单。

  10、小组汇报,教师适时作出引导,使学生注意观察发声物体运动轨迹的变化。

  11、提问:通过这几个活动,对于“物体必须怎样才能发出声音?”你有什么想法?

  12、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学生回答,上下左右快速运动)

  13、小结:物体受力以后,上、下、前、后、左、右做快速地来回往复运动,我们称之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

  14、谈话: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会消失吗?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改变上面的实验去证明?哪位同学来试试?

  15、学生示范如何使发声中的音钹、钢尺、喉咙、矿泉水瓶停止振动。

  16、交流:通过刚才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17.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三、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原理,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现象

  1、描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些振动有时还能带来很奇妙的现象(展示音叉和水鼓)

  2、演示1:依次走到部分同学耳朵边,用锤子敲击音叉的侧面。演示2:用鼓槌敲击鼓面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声音)

  5、思考1:敲响音叉后,接近水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思考2:在鼓的表面倒上一点水,用鼓槌敲击水鼓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6、教师演示音叉激水,敲击水鼓

  7、追问:物体的振动带来了什么神奇现象?你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刚才的现象呢?

  8.学生汇报。

  9.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四、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

  1、谈话: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那么,大自然中的动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的呢?

  2、播放视频《动物的叫声》。

  3、交流: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PPT总结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类、鱼类发声的方式。

  5、小结:无论人、动物、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物体,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拓展应用

  1、拓展练习:解释贝多芬的的故事:晚年利用振动感受音乐。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谈话: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六、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知识补充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2页图片,让同学说说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1)教材所给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让学生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实验探究,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方案一: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①能听到什么?同时注意观察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②当震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二:让学生用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让学生观察尺子振动情况:

  ①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②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讨论)阅读课本P13想想议议,教师解释:

  蝉的发声器官在腹部,它是以振动鼓膜的方式发声,再经过其他部位的共鸣,便能将声音传播到很远。所以,蝉的发音既不是翅膀的振动发声也不是腹部摩擦发声。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A、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B、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C、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E、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F、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3)知识小反馈

  ①人在说话唱歌时,用手放在喉咙附近,便可以感到喉咙在;打鼓时用手轻触鼓面,也可以感觉鼓面在;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停止振动,发生也就了,这些事实证明声音使由物体的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

  2.声音的传播

  (1)情景设置:观看教材图1.1-5宇航员在太空用无线电波交谈,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它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

  (2)探究活动:

  ①(固体传声实验)用课桌做实验,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另一只耳朵堵上。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一端敲打桌子。

  ②同学阅读p15“想想议议”并距离回答。

  (3)声波

  既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同学知道声音在这些介质中是怎么传播的吗?阅读P15内容。

  (4)知识小反馈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钢轨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声速

  (1)情景设置当你面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儿能够听到你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其实,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的,我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描述声音们传播的快慢。

  阅读课本p15“小资料”,并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完成p16“想想做做”

  (3)知识小反馈

  ①、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

  ②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了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山的距离大约是多少?(v=340/s)

  4、本节知识小补充

  (1)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已知:v = 340 / s, t = 0.1 s

  求:s

  解:s=v t / 2 = 340 / s × 0.1 s / 2 s = 17

  答: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

  (2)雷电

  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光速比声速快

  对学生活动结果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s。

  4.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3、4、5.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相关文章

扇形统计图教案(精彩3篇)

扇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
教案大全2018-01-07
扇形统计图教案(精彩3篇)

托班音乐《捉小鱼》教案【经典3篇】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愉快地参加玩音乐游戏。 培养幼儿迅速反应能力及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小鱼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带小朋友们去海里玩,看看海里五颜六色的鱼,绿绿的水草和美丽的珊瑚,你们...
教案大全2011-06-09
托班音乐《捉小鱼》教案【经典3篇】

《抱一抱》小班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抱一抱》小班教案(通用1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抱一抱》小班教...
教案大全2014-09-02
《抱一抱》小班教案(通用6篇)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精彩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大全2011-07-08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精彩6篇】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最新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
教案大全2018-08-0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最新3篇)

思品教案(优选3篇)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
教案大全2016-03-05
思品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