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

  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强调“STS”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前进:

  实验方案指导着实验的进行并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再互评,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探究目标逐步实现。

  2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解决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钟)、难计数、易产生误差等。

  实验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认识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们常说:酗酒有害健康,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开门见山的引入,体现了关注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环节,教师稍作引导,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完善实验方案环节,师生互动,强调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等,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实验方案:

  选取实验材料环节,创建“材料自选超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体现学生开展实验的自主性。

  实施实验方案阶段:注重实验细节,力求使得实验更加科学、准确:

  ①使用凹玻片,确保酒精能够充分影响水蚤;

  ②针对学生在计数水蚤心率过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过快,难以准确计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打点计数法”,大大提高了计数水蚤心率的准确度。

  (四)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实验误差。同时,针对数据较多难以直接得出结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化繁为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准确、科学的实验结论。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较为平淡,不够柔和;学生的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等。

  总之,我的这堂实验课只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初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2简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爱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尿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一病人与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单,提出问题:他怎么了?学生比较思考,顺势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课件展示:肾单位动画、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启发:当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时,肾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肾静脉将净化后的血液运往身体各处。那么,肾中的什么结构担此重任?尿液在肾中的什么结构形成呢?这需要进一步探究肾的微观结构。组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何呢?

  (1)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观察ppt上的肾单位结构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特点?

  ②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③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纸、红毛线、蓝毛线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3)模拟演示,深化理解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黏贴。

  2尿的形成

  课件展示:血液在肾单位流动的动画。

  (1)分析数据,澄清问题。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从肾小静脉流出后,就会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师生归纳总结。

  (2)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师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学生回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少的情况下还是要排出尿液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 篇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一、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四、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

  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

  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

  1、有做事的过程;

  2、有明确的目标;

  3、有明确的结果;

  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

  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

  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初中生物教案 篇4

  《细菌》这一课题是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本课安排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细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依据: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德育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二题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考并回答练习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观察法,结合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试验,使无数的中国军民惨遭毒害;从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细菌

  的发现:从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这段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成功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本部分通过观察挂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细菌的三型,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细菌个体的大小。通过和老师一起绘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细菌的生殖:

  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之快,四个小时后100个细菌将繁殖成25600个通过这一活生生的数字引起学生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强调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从而认识细菌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五)练习巩固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了细菌相关知识,为了反馈课堂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课后P61的技能训练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最后让学生绘制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初中生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观察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鸟捕食鱼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猫吃竹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鸟在呼吸-

  鱼用鳃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

  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

  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觉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菜豆的生长

  红狐的生长

  6.传和变异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课后小结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课后习题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海葵B、恐龙蛋化石

  C、电动狗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大汗淋漓D、馒头上长“白毛”

  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 )

  A:应激性B:多样性

  C:变异性D:遗传性

  6、(2009威海)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教学反思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做练习题。做练习题这个过程两班情况差不多。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

  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和动植物的长大区别是溶岩的堆积,不是靠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整堂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可以说效果远胜于原来的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教案 篇6

  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的观察、实验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

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

  初中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

  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

  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

  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

  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

  附板书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初中生物教案 篇8

  一、说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初识不同的植物类群。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说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地处偏远农村,该校生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对常见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说熟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见的植物有密切接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学经验基础。

  四、说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为2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对此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利用周末采集样本,同时,还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大队长一个班12人上后山采集样本,回到学校后,由大队长随意分配样本到各位小组中。这样,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中:一、通过以上创设的情景,引入新课,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三、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教学准备:

  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学生采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

  2、实物材料及用具:学生采集新鲜的水绵,葫芦藓、墙藓、铁钱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带球果的杉枝、带花及果实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实物、放大镜、镊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采集活动和生活中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

  运用课本植物系统进化树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采用提问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逐一分析藻类植物的

  1、结构: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2、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分类: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4、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利用对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本课总结

  及时反馈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回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回答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中练习巩固反馈是一般的知识性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八、说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发展多种能力。教师要多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边联想、边思考,从中发现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初中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二、动物与生物的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三、动物与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初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初中生物教案 篇11

  目的 认识气孔开闭的多种因素,学会用纤维素胶合剂制作标本的方法。

  实验前的思考

  纤维素胶合剂是常用的文具用品,利用它在叶面上留下的“印痕”,可以了解气孔数的多少,开闭情况。制成的薄片又可以长久保存。

  材料器具

  同种盆栽植物数盆;标签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00毫升的小烧杯;纤维素胶合剂,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蒸馏水。

  步骤

  方法一 观察土壤干燥和潮湿的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1.在实验前一周,取两盆同种盆栽植物,分别标上A和B。给A盆植物浇足水;对B盆植物不浇水,并放在阳光下,使它处于干燥状态。

  2.一周后,把A、B植株一起放在阳光下一整天后,从每株植物上摘下一张叶片,用纤维素胶合剂涂在叶的背面。20分钟后,胶合剂全部干燥。

  3.从叶背面把薄膜剥落下来(见图),

  把接触叶面的凝结层一面放在载玻片的上面,制成一张简易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开闭的印迹,填表。

  方法二 观察植株在阳光和黑暗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用上述A、B两盆植物作实验材料,一同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用上述方法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并作镜检,填表。

  方法三 植株茎部经不同液体处理后气孔的开闭情况

  1.取4只小烧杯,编上A、B、C、D,分别注入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适量、蒸馏水10毫升。

  2.向每只烧杯内放入同一种植物的叶各一片,一起放在阳光下照射12小时。

  3.取下各编号的叶,在它背面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干涸后,撕下,制成装片观察,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注意事项

  1.纤维素胶合剂必须涂得薄而均匀,等全部干燥后才能小心剥落。

  2.要选择最清楚的部位制成装片。

  分析和讨论

  湿度大的盆栽植物由于水分供给充足,在阳光下气孔张开。在黑暗下,气孔微张;干燥的盆栽植物水分供给量少,在阳光下气孔微张,直至体内水分大量排出,发生萎蔫而止,气孔关闭。在黑暗下,气孔关闭。不同液体处理植株叶片,观察气孔开闭情况的实验结果同“甘油、硝酸钾、乙酸对植物萎蔫影响的验证”完全一样。

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游戏课教案(推荐4篇)

小学体育游戏课教案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游戏课教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
教案大全2011-03-04
小学体育游戏课教案(推荐4篇)

中班教案小熊追逐小伙伴【经典3篇】

中班教案小熊追逐小伙伴新学期,幼儿从中班升入大班,升级的快乐与自豪,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孩子就像进入了童话乐园,她们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让他们兴奋得欢呼雀跃,而追逐打闹,甚至是小小恶作剧都是他们自...
教案大全2012-06-03
中班教案小熊追逐小伙伴【经典3篇】

数学科学计数法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和小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和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回顾10的n次幂的意义和规律,以帮助理解科学记数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
教案大全2017-02-06
数学科学计数法的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影》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手部动作的改变,摆弄出各物影像,愿意尝试合作表演手影戏,并配上简单的口技。 2、了解手影戏的来源及有关知识。 3、敢于大胆创编新的手影戏,能感受到手影戏的奇妙与乐趣。 4、合理变...
教案大全2016-07-0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影》教案(最新3篇)

《穷人》教案【优选6篇】

作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穷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穷人》教案 篇1  ...
教案大全2017-02-04
《穷人》教案【优选6篇】

荷塘月色美术教案(精选5篇)

荷塘月色美术教案活动目标:1、学习用长圆形、三角形拼贴出蜻蜓、蝴蝶、小鱼造型,并进行添画。2、感受荷塘美景,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3、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从中体会操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 PPT...
教案大全2011-09-05
荷塘月色美术教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