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子发芽》教案(精选6篇)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一
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也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科学《种子发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种子(可以选择豌豆、玉米等常见的种子);
2. 湿纸巾、透明塑料袋;
3. 放大镜、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1. 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了解种子的结构;
2. 将种子放在湿纸巾上,放入透明塑料袋中,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3.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发芽的细节,比如根的生长方向和叶芽的出现;
4. 让学生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形态等信息,并画出发芽的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种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发芽;
2. 学生可以了解到种子内含有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幼苗生长;
3.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还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二
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科学《种子发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种子(可以选择豌豆、玉米等常见的种子);
2. 湿纸巾、透明塑料袋;
3. 放大镜、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1. 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了解种子的结构;
2. 将种子放在湿纸巾上,放入透明塑料袋中,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3.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发芽的细节,比如根的生长方向和叶芽的出现;
4. 让学生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形态等信息,并画出发芽的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种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发芽;
2. 学生可以了解到种子内含有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幼苗生长;
3.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还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科学素养。愿这份科学《种子发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三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
(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
(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四
探究: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种子是生命的,种子都有呸根、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知识:
能应用工具观察种子的胚根和胚芽。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并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情感:
通过观察种子,训练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物体的习惯。通过坚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种子有胚根、胚芽。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具准备:
蚕豆、菜豆、花生等,镊子、放大镜、解剖刀、白纸等。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让每小组学生展示浸泡过的种子。
2、提问: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关于种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整理学生提问,引入今天的教学课题。
二探究结构
谈话:
观察种子。
学生汇报
,让学生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整理信息。
介绍胚根和胚芽,
讲解: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小组讨论:
观察不同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三、研究讨论:
1、研究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粒种子发芽后才能长成一株植物,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2、各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推测的情况。
(需要水、土、空气、温度、阳光等)
4、小组商议:你们小组准备研究种子发芽的“哪一个问题”,需要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探究?
5、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6、分组实验探究。要求:
(1)小组的每个人找到实验材料。
(2)按本组探究的问题和设计的方案动手在家中实验。
(3)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7、2——3天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究的问题”、“实验经过”、“发现的情况”等。
8、各小组小结:
9、把发芽的种子种在盆中,下节继续探究其他问题。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的图片、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1)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幼儿交流讨论)
(2)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3)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1)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2)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3)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4)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5)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科学《种子发芽》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活动过程:
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种子的不同样子?
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延伸活动:
1、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