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实用3篇】
‘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导学案都是老师备课的重要工具,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教案’教案和导学案的区别。
首先,‘教案’教案主要是老师为课堂教学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教案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案’教案一般由老师自己编写,是老师对课程的一次深入思考和准备。
而导学案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一般包括课前预习任务、课堂笔记要点、课后作业等内容。它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导学案一般由老师编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因此,‘教案’教案和导学案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所不同。‘教案’教案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准备,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教案和导学案,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教案和导学案是老师备课的两个重要工具,它们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对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案’教案是老师为课堂教学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教案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老师通过‘教案’教案可以对课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准备,确保教学效果。
而导学案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一般包括课前预习任务、课堂笔记要点、课后作业等内容。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老师通过导学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因此,‘教案’教案和导学案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案’教案和导学案,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篇三
‘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教案: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教案作者:宝贝不哭一、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二、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编写中的备课要求:
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学案"初稿,并交给组长审查修改;组长将一周"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课前备课:由于各个班级的学情不同,任课教师对"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实施个性化备课。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或"课后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教研组长负责将每位教师的."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务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四、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题头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等
--复习旧知识;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达标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反思;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三)学习内容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学生通过熟读文本,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问题有初步认识;学生可以用知识树、网络图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将知识点设置成若干问题,以简答、填空等形式出现,但不能破坏知识的整体性。
--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导学案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的呈现不能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不能用教学参考上的成题,学生如果从参考书上找到答案,也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和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四、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