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经典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
《认识数字0-100》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100,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0-100。
3. 能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0-100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0-100,正确书写数字。
难点: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0。
2. 游戏道具如数学拼图、数字拼图等。
3.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100,让学生观察认识,并通过游戏方式复习数字0-50。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PPT讲解数字0-100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2. 学生跟读数字,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数学拼图,要求学生将数字0-100按照顺序排列。
2.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四、操练巩固(10分钟)
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数字0-100的练习题。
2. 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五、游戏活动(10分钟)
1. 教师组织数字接龙游戏,学生依次报数字,加深记忆。
2.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数字的记忆和书写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用橡皮泥制作数字0-100,并正确书写数字。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0-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二
《认识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加减法计算的练习册。
2.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题目。
3. 教具如计算器、计数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及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题目,要求学生合作解决。
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四、操练巩固(10分钟)
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计算题目。
2. 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五、游戏活动(10分钟)
1. 教师组织加减法口算比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同时要求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