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教案(精简3篇)
大禹治水 教案 篇一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工程,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大禹治水不仅对于中国古代的灌溉农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和教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治水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对于水利工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给学生讲解大禹治水的技术原理和实施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治水工程的建设过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水库或者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水利工程的结构和运作原理。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型的模拟治水方案,让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治水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到现代社会的水利建设和治水工作中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禹治水 教案 篇二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在当时解决了水患问题,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在当今社会,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管理和治水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因此,通过学习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可以为我们现代的水利建设和治水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水利建设和治水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现代水利工程和技术,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水利工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治水工作的紧迫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一些当前的水患问题和水资源管理挑战,比如干旱、洪涝、水污染等。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些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利建设和治水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水资源管理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水利建设和治水工作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专业人士。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和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大禹治水 教案 篇三
大禹治水 教案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单 元:传统文化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文中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 以读代讲,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品析朗读理解词句,感情悟读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学习大禹为百姓做事一心一意、不怕辛苦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l 识字教学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这一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比较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l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教师导语: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形,就想办法要为人们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传说——《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出示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根据读书提示,按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课件,提出读书要求: 1. 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 2.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 (二)小组合作读书、互助识字。 1. 在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同学读错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小组成员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识字方法。 3. 小组成员互相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效果。 (三)班内交流读书、识字情况,教师指导识字。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给予评价,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制伏、水势、修筑、洪水”等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生字“摘星”游戏,读字、说词,巩固识字效果。 3. 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交流:从这一自然段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洪水的多重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洪水给百姓带来的不幸。启发想象当时人们逃生的情景。 2. 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洪水这样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看到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你此时是什么心情?怎样读好这一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适时指导。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过渡:禹的父亲作为部落首领,曾经多次带领人们修筑大坝,堵截洪水,可是都没有成功,看到这种情形,禹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禹想出了什么办法。 2. 引导交流,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指导朗读:从句子“他总是想:‘怎样才能制伏洪水呢?’”中理解大禹时时牵挂百姓的疾苦,时刻为百姓着想的品质;从“眼前一亮”体会禹的聪明,读出禹想到治水办法时的欣喜之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一)指名认读生字。 (二)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幸和灾难,禹一心想着治水,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品读文句,感受人物精神,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读一读,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句子,感受人物精神。 1. 引导交流:大禹先做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于是,大禹不分日夜,走遍千山万水,察看地形,了解水势,历尽了千辛万苦。 启发想象:大禹可能会受到哪些苦? 从词语“不分日夜、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体会大禹为了察看地形、了解水势,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苦,感受他治水的艰辛。 2. 课件出示句子:他和百姓一起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把洪水引向大海。 这里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有很多。 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禹带领百姓挖通了许多条河,劈开了无数座大山, 在那个没有先进机械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这么多的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他真是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啊。 指导朗读句子。 3.过渡:禹在外治水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呢。补充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出示课件,自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从数字“十三、三”感受大禹为百姓做事一心一意的精神。 4.引导想象: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们会怎样感谢大禹? (三)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有谁会不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会不想念自己的故乡,可是大禹为了治理水患,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谁能说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一) 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占格位置;想一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二)引导学生交流,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农:独体字,注意笔画顺序是点,横勾,撇,竖勾,撇,捺。第三笔“撇”自上半格竖中线起笔。 房:户字头儿,注意“方”字第二笔“横”稍长。 百:第一笔“横”较长,在上半格居中的位置。 父:笔顺是撇、点、撇、捺,第三笔和第四笔在竖中线上交叉。 入:与“人”字的写法比较记忆。 (三)学生描红,练写。 (四)与同桌交换作品,相互欣赏, 提出改进的`建议,再次练习、提高。 四、拓展延伸,鼓励课外阅读。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治理洪水的伟大英雄,他不仅拥有智慧,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其实,在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这些故事。 推荐:《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由孩子们最喜欢听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取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渗透读书方法。 在游戏中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想象画面,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词语,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去读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想象,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大禹的不辞劳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创设情境,引发想象,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努力达到心灵与文本交融的境界。 补充故事,丰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精神。 把文本中的思想教育成分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活动中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写字不仅仅要掌握字的形体结构,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努力把字写好看,在写字过程中陶冶性情,逐步提高语文修养。 将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