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精彩3篇】
《孔乙己》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孔乙己》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
1. 孔乙己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
2.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3. 故事主题的探讨和讨论。
教学难点:
1. 孔乙己为何被排挤和歧视的思考。
2. 故事中的讽刺和暗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背景。
2. 学习:分段阅读故事,讲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讨论孔乙己的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4.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被排挤的原因,以及故事中的讽刺和暗示。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
6. 提问:针对故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7.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思考。
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
2. 作业表现: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深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对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延伸活动:
1. 观影:邀请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戏剧,拓展故事的表现形式。
2. 创作: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文章或故事。
3. 演讲: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对《孔乙己》的看法和理解。
《孔乙己》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和人性关怀。
2.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复杂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 孔乙己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 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在故事中的体现。
3. 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教学难点:
1. 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和处境的理解。
2. 故事中的道德选择和人性冲突的思考。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故事背景。
2. 分析:分段阅读故事,讲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3. 探讨: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的形象、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4. 思考:讨论故事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和人性的复杂性。
5. 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选择和人性冲突。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引导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7.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思考。
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和表现的积极性。
2. 作业成绩:学生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深度。
3. 课堂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延伸活动:
1. 朗诵: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达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情感。
2. 观影:邀请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戏剧,拓展对故事的理解和表现形式。
3. 读后感: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孔乙己》的看法和感悟。
《孔乙己》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简介鲁迅 ,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
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