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精简3篇)
中篇科学活动的教案 篇一
在中班(3-4岁)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下面是一堂适合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
主题:探索自然界-昆虫的生活习性
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昆虫的生活习性,让孩子们猜测昆虫可能会有哪些生活习性。
2. 观察: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室外或室内的小花园观察昆虫,让他们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3. 讨论:回到教室,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他们观察到的昆虫,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昆虫会选择在这里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4. 制作昆虫模型:让孩子们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昆虫模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游戏:通过昆虫主题的游戏,如模仿昆虫的行为、寻找隐藏的昆虫等,加深孩子们对昆虫生活习性的理解。
6. 总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然界,保护环境。
这堂科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帮助中班孩子们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 篇二
在中班的科学教育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下面是另一堂适合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
主题:探索物体的浮沉
目标: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物体的浮沉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会沉下去?”让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实验:老师准备一个水盆和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让孩子们分别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
3. 讨论: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会沉下去,让他们总结出浮沉的原理。
4. 制作浮沉实验记录表:让孩子们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培养他们的记录能力。
5. 拓展活动: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更多有关浮沉原理的实验,如用不同形状的物体、不同浓度的盐水等,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浮沉的规律。
6. 总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实验结果,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
通过这堂科学活动,中班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记录,逐步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 篇三
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玩具总动员
设计意图:
这个学期,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玩具分享区,大多数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有电动玩具、会响的玩具、发条玩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玩具的种类五花八门,孩子们都沉浸在这玩具世界里。可玩终归是玩,得让孩子们对玩具有进一步的认识啊,为此,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玩具总动员,旨在让孩子们认识玩具的特点,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玩具有不同的种类。
2、学会电动玩具安装电池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到和小伙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电动玩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发条玩具等。
2、不同型号的电池。
活动过程:
(一)观察操作
教师引导: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发现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玩具,请小朋友每人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2、幼儿自由挑玩具玩,教师及时引导孩子说说玩具是怎么玩的?
(二)讨论与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相互介绍,帮助孩子梳理经验,使孩子更加明确玩具的种类
1、师:刚才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怎么玩的?
(1)幼:我的玩具是有开关的,打开开关就可以玩了。师:为什么打开开关玩具就自己动起来了呢?幼:因为有电池。师:原来新电池里存了许多电,玩具装上新电池后,我们打开开关就通电让玩具动起来了。还有谁的玩具也有开关,装了电池?
小结:我们把这些有开关装了电池的玩具叫做电动玩具(出示字条‘电动玩具’)
(2)幼:我的玩具要拧一拧后它就会动了。师:为什么拧一拧它也会动呢?原来玩具里面装了发条。还有没有别的玩具不装电池也能让它动起来?
小结:我们把这些里面装了发条,需要拧一拧、拉一拉、推一推的玩具叫做发条玩具(出示字条‘发条玩具’)……
(三)幼儿探索
价值分析:让幼儿实践操作,激发孩子探索欲望,使孩子自主探索发现装电池的正确方法。
1、师:看,老师今天还带你来了一个电动玩具,让我也来玩玩看。(装了废旧电池,老师打开开关,玩具没有反应)咦?打开开关了电动玩具怎么还不动呢?
幼:电池没电啦,换个新电池。师:那该怎么换呢?
2、出示各种型号的电池,比较各种电池的不同(颜色、大小、高低、粗细等)
3、给电池排排队吧,你想怎么排?请个别幼儿尝试,说出排列方法从大到小或从粗到细、从高到矮。
4、那老师的这个玩具需要换怎样大小的新电池呢?幼儿观察找出一样大小的电池。
5、电池该怎么装进玩具肚子里呢?电池的两边一样吗?
6、请两位幼儿一组,为电动玩具装电池。
7、教师巡回指导,以儿歌的形式告诉幼儿装电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弹簧上,圆圆小脑袋,带顶小帽子”
8、交流各自是怎样装配电池的。
9、小结:给电动玩具换新电池,首先要找到大小一样的新电池,安装的时候注意电池方向要正确。
(四)保护电动玩具
价值分析:知道节约用电池,用完电池要回收,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1、电动玩具真好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电动玩具?
2、小结:如果电动玩具长时间不玩,应该把电池取出来,不然时间长了电池的电力会消失,电池用完后不能乱扔,要放到专门回收电池的回收点。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
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