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的运算教案设计【经典3篇】
幂的运算教案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幂的运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幂的运算,设计一份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幂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幂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幂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2. 难点:幂的复合运算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第一课时:幂的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幂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幂,幂数和底数的概念,以及幂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幂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幂的运算规则
深入讲解幂的运算规则,包括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除方等运算规则。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幂的复合运算
讲解幂的复合运算,包括幂的幂、幂的乘方、幂的除方等复合运算。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幂的复合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幂的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幂的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基础题目和拓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幂的运算教案设计 篇二
幂的运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幂的运算,设计一份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幂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幂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幂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2. 难点:幂的复合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第一课时:幂的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幂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幂,幂数和底数的概念,以及幂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幂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幂的运算规则
深入讲解幂的运算规则,包括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除方等运算规则。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幂的复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讲解幂的复合运算,包括幂的幂、幂的乘方、幂的除方等复合运算。通过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幂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2. 实践活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幂的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解答: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在学习幂的运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幂的运算教案设计 篇三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 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 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3.6×103 ×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 2 =(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 103=(10 × · · · · · ×10) ×(10×10 ×10)
2 3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am· a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 · an = a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m+n
① 是否是同底数幂
② 是否是相乘
注意不是同底数幂以及不是相乘的都不能使用该法则。
例1:判断下列算式能否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若能,计算出最终结果
(1)45 +46(2) X2 · Y2(3)C + C3
(4)X15 ·X3(5)
b·b4
解:(1) (×)(2) (×)(3) (×)
(4) X15·X3 =X15 +3=X18
(5) b · b = b = b
注: a可以看成底数为a,指数为1,
即a= a1
例2.计算:
(1)107 ×104(2)(-2)7 · (-2)2
(3)a2 · a3 · a6 (4) (-y)3 · y4
解:(1)10×10=10
7 7 4 7 + 431+34= 10 7 + 2 11(2)(-2)·(-2) =(-2)
(3)a2·a3 a6=a2+3+6=a11 2= (-2) 9
(4)(-y)3·y4 =-y3·y4 =-y3+4=-y7
注:(1) 两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其乘法
公式仍然适用。
(2)(-a)n和an看不是同底数幂 。
(四)、知识提高
例3、课本p46练习第二题
学生板演,教师讲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六)作业
1、课本54页:
习题8.1第1题 ;
2、同步练习。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