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通用3篇)

文章一: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报任安书》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理解《报任安书》的主题和情感。

3.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报任安书》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简短介绍《报任安书》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好奇心。

二、学习

1.学生阅读《报任安书》,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拓展

教师提供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深化对《报任安书》的理解。

四、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报任安书》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作业】

1.思考并写下对《报任安书》的感想和体会。

2.选择一段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报任安书》,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章二: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掌握《报任安书》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掌握《报任安书》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或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引入《报任安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

1.学生阅读《报任安书》,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3.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拓展

教师提供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拓展对《报任安书》的理解。

四、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课后作业】

1.写一篇文章,比较《报任安书》和另一篇作品的异同。

2.选择一段文字并进行赏析,展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刻地理解《报任安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篇三

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

邵阳市第一中学 陈爱民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 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全文共分6段。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二层。

第1层,从“仆之先”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第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死得有没有价值)启下(辱与不辱的区别)。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再举王侯

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段,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4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qiāng)地 伏法受诛(zhū) 暴(pù)肌肤 榜箠chuí) 圜墙(yuán)

占卜(bǔ) 囹圄(wǔ) 槛(jiàn) 缧绁(léixiè)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相关文章

《机器人》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器人》幼儿园大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机器人》幼...
教案大全2014-05-09
《机器人》幼儿园大班教案

诫子书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诫子书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了解...
教案大全2019-08-05
诫子书教案(最新6篇)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
教案大全2015-07-09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小学防地震安全教案(精简3篇)

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地震。2、引导学生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
教案大全2018-01-01
小学防地震安全教案(精简3篇)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
教案大全2012-03-08
小学语文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欢迎阅...
教案大全2012-03-09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