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二)
4、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P6-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6-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例1 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2)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二、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 0”呢?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检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四、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五、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1)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2)同桌互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评讲反馈学生的预习作业。 2、想想做做3,多媒体出示 指名找出3题的错因,同桌互查预习作业,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评讲分析。 六、作业想想做做4、5 5、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9-10,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算式怎么列?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指名回答。 要求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 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 1、多媒体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指名板演。 3、统计正确率,帮有错误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4、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多媒体出示 (1)学生同桌互查预习作业,选两题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2)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评讲分析。 2、想想做做2 (1)学生在书上独立检查,要求: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2)谈话: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业 想想做做3、4 6、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强调要说出每步运算的小标题。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1-12,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验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1)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竞赛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5、合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6 四、思维训练:讨论完成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预习自学时那些方面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