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最新6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圆柱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图形,它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圆柱的特点和性质,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将介绍一份针对圆柱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圆柱的三视图展示和理解。
2. 圆柱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圆柱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公式,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圆柱的半径和高度,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总结圆柱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教学资源:
1. 实物圆柱或图片。
2. 圆柱的三视图图片。
3. 计算器和尺子。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柱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希望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份教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效果。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圆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几何图形之一,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圆柱,下面我将介绍一份针对圆柱的教案设计,以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一图形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 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圆柱的应用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描述圆柱的形状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圆柱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圆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圆柱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圆柱的尺寸,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4. 拓展: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圆柱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物圆柱或图片。
2. 计算器和尺子。
3. 圆柱的三视图图片。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圆柱这一几何图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希望教师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份教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四
设计说明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学习的。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不同,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学习圆柱的方法与学习长方体的方法一致;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关系时,适时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较多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思考,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积累圆柱特征的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柱模型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剪刀 胶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2)关于长方体你了解多少?
预设
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4:相对的面……
2.谈话引入。
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成,“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设计意图:提问激趣,在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之后,向学生渗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亲身体验研究立体图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1)观察教材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观察圆柱形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3)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掌握圆柱的特征。
(1)观察实物,并摸一摸,明确圆柱的组成。
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2)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3)明确侧面的特征及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摸一摸,说一说:摸一摸圆柱的侧面,说一说它的形状。
②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鼓励创新思维,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4)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及特点。
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观察、思考: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交流、明确:
①圆柱的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5)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8页“做一做”1题)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
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
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
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
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圆柱的认识》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中,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实物,圆柱形茶杯、圆柱模型,三角板、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7 cm,宽6 cm),圆柱形管子,吹塑纸、剪刀。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教师:老师想知道,你们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有没有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指名口答)老师也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出示长方体实物)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教师:除了长方体,我们还学习过正方体,谁知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3.引出课题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圆柱体。比如,教室里、窗外……
(2)指名口答。
学生1:日光灯灯管、窗帘上面的杆子……
学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盗窗……
教师:这说明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画圆柱的示意图,引出课题。
(1)教师:老师让你们课前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你们准备了吗?拿出来,给老师看一下。你们能把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吗?
(2)学生操作,画出示意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也一个圆柱的示意图。)
教师: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圆柱?(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探究圆柱的组成部分。
(1)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开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2)指名汇报。
师:谁来说说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学生边说边指给其他同学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并拿出教具(长方体盒子中的圆柱体茶杯)讲解。
3.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1)学生用学具验证,然后教师指名汇报,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画下来比较、量直径……)
(2)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与老师共同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一样,面积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4.探究圆柱的高。
教师有选择性的从学生的学具中选出两个圆柱,比较这两个圆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圆柱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圆柱的高的特征。
板书:无数条高长度相等。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5.整理圆柱的特征。(看课本第18页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6.检验圆柱的高。
师生共同检验自己画出的圆柱的高的长度是否相等。
7.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三、反馈练习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7cm,宽6 cm),将它的长边粘贴在圆柱形的管子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管子,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先用教具操作,然后再借助课件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高为17 cm,底面半径为6 cm的一个圆柱)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