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推荐3篇】

《伤仲永》教案 篇一

《伤仲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传说,讲述了伤仲永和祝英台两个年轻人的感人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也被许多老师选为中学生阅读的教材。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伤仲永》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个经典故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伤仲永》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伤仲永》的故事梗概;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 故事主题和意义探讨;

4. 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伤仲永》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学:讲解故事梗概,重点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练习:让学生阅读原文或选段,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教学内容,强化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口头回答问题;

2. 书面作业:撰写读后感或故事分析。

通过这份教案,希望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授《伤仲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经典爱情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伤仲永》教案 篇二

《伤仲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传说,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讲述了伤仲永和祝英台两个年轻人在逆境中相爱相守的感人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呈现这个经典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义,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份《伤仲永》的教案,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伤仲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爱情主题和人性描写;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伤仲永》的故事梗概和背景介绍;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3. 爱情主题和意义探讨;

4. 课堂反思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乐或视频展示《伤仲永》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 教学:讲解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爱情主题和人性描写;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展开思辨;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展开创作或表演活动;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学习收获。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参与度;

2. 创作作品或表演评价。

通过这份教案,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伤仲永》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爱情主题和人性描写,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愿每位学生都能像伤仲永和祝英台一样,勇敢追求真爱,坚定不移地守护心中的梦想。

《伤仲永》教案 篇三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三)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教时: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

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题解

本文是一篇随笔。

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课文及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齐读课文。

三、把握课文内容:

(一)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四、学习第一阶段(1)

(1)文章首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2)介绍方仲永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5)"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6)"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8)"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9)方仲永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儿子读书学习?

--原因主要有二:(1)贪财(2)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0);朗读、尝试背诵。

五、学习第二、三阶段(2)

(1)请一位学生朗读。

(2)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_承上启下(过渡句)

(3)方仲永后来有何变化?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原文回答)

--一"见",一"闻",一"问"。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受之于天''而"卒之为众人矣",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全班齐读。

六、默读(1)(2)段,说说这两段的表达方式。

--记叙。

七、学习第(3)段。

(1)男同学朗读。

(2)这一段又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议论。

(3)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4)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才观?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5)齐读第(3)段。

八、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九、默读全文。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十、即堂完成课后练习四。

十一、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MSN(中国大学网)

相关文章

《蹲踞式起跑》教案分析【最新3篇】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标学习领域“水平三”教学目标要求,设置的一节室内外相结合的新授课。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差。但对新生事物兴趣浓厚!喜欢自己动手去亲自尝试新生事物。学生喜欢上...
教案大全2011-01-07
《蹲踞式起跑》教案分析【最新3篇】

小班体育活动《扭扭绳》教案设计(优质3篇)

游戏目标: 1.利用绳子的柔软可变,创造性地玩出多种造型。 2.尝试合作玩绳,体验用绳子造型的乐趣。 游戏准备: 人手一根软绳 游戏指导: 一 导入部分 弯来绕去扭扭绳。 关节娃娃会弯曲,我们的身体会...
教案大全2016-06-05
小班体育活动《扭扭绳》教案设计(优质3篇)

《我的小学》大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材料与模型的关系。 2、通过欣赏,对比观察平面图。讨论分析,交流合作的方法。 3、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上小学充满向往。 4、使幼儿掌握一些小学生活的基本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
教案大全2011-03-08
《我的小学》大班美术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实用3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
教案大全2017-05-04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实用3篇)

初中校本课程-中学生心理辅导课活动教案【最新3篇】

端正学习态度 辅导目的 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2、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三个不同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的情境。 2、准备学习态度自查表,每人一...
教案大全2011-08-06
初中校本课程-中学生心理辅导课活动教案【最新3篇】

幸福拍手歌教案(通用3篇)

幸福拍手歌教案 06018036 张慧喆 教学目的: 从游戏入手,通过口念、手打达到动作、舞蹈、语言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乐感和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教案大全2011-01-04
幸福拍手歌教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