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精选3篇】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掌握植物在生长中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
3. 能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需求。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学难点:
1. 理解植物生长的需求和条件。
2. 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植物种子或幼苗。
2. 盆土、水壶、肥料等。
3. 实验工具:显微镜、放大镜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学习:介绍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需求,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植物种子或幼苗,并给予不同的处理条件(光照、水分、肥料等),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总结: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5. 拓展:通过实地考察植物园或植物科普馆,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积极参与植物保护活动,为构建美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适应性。
2. 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教学重点:
1. 植物在不同光照、水分、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教学难点:
1.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细微变化。
2. 运用所学知识,调整植物生长的条件,使其更好地生长。
教学准备:
1. 植物种子或幼苗。
2. 不同光照、水分、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设备。
3. 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适应性。
2. 学习:介绍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设计不同条件的实验(如光照、水分、温度等),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分析: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6. 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 篇三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的教案
1种子发芽了
【目标】 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详见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 “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
(2)种植种子
包括三个过程:
A 材料和工具的准备。B 简单的
实验设计。教材上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把水作为变量,另一组把温度和光照作为变量,并呈现出了实验提示。C 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
保温处理。初春的北方天气窄冷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
对种子的要求。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整理与交流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4)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应变参考】
1.设计教材时凸现了两条线:一是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主线: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二是探究性活动: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
建议“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内容安排在课下完成,要提前安排;课堂上重点进行与此相关的探究性活动。
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就要生长发育,而生长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最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拿出专门的时间上好这一单元内容的。可将该单元的内容计算在整体的课时之内,实施时分散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之中,化时间的零散为探究过程和知识结构上的完整。
2.《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为此,建议:
(1)课堂上重点认识种子,讲授种植过程。种植种子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时间允许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演示。
(2)及早种植。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课外活动:种植种子,并讲清楚种植种子的步骤。
2 茁壮成长
【目标】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观察、记录、分析种植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发育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材上的“黄瓜种植日记”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
教师组织各组整理种植日记,并进行综合分析,做成不同形式的记录本或统计图,形象、具体地表示小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表”要表现出观察日期、小苗高度、样本序号等项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间的比较。
“统计图”可以统计叶片生长情况,也可以统计一定时间内开放的花朵、结出果实的数目,还可以较为准确地统计出一个果实的生长速度。
(2)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
学生经过了课余时间的观察与研究,课堂上最好能用挂图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3)有趣的传输
这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学生经过了长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之后,各组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根、茎、叶、花、果实比较齐全的幼苗。植物体是怎样长大的?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何处?这些物质是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是怎样运输的?……这是一个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实验:《有趣的运输》,即茎的运输作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选取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用意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前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与工具。
按照教材上的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在温度较低时,这个实验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可安排其他教学活动。
注意:刀片很锋利,一定要提示学生安全使用。
(4)观察、解剖花朵,比较雌雄花的不同
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形态。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花谢之后能结出果实?而有的花则不能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很容易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结构。
美丽的鲜花都有艳丽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还有很大的差别,如黄瓜,雌花内有雌蕊,雄花内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内则是雌雄蕊的统一体,如桃花。
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非常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