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精选3篇】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篇一

标题: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

1. 和谐社会的概念和内涵;

2.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措施;

3. 每个人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和谐社会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解

1.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人民生活安康、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互助、政治清明稳定、文化繁荣昌盛的社会。

2.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家庭、推进文明素质教育等。

三、讨论

分组讨论学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四、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如清洁环境、助老助残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

五、总结

通过小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需要共同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心得体会,展示自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国家栋梁,助力国家繁荣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家栋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1. 国家栋梁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方法;

3. 每个人都有成为国家栋梁的潜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引入国家栋梁的概念,唤起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二、讲解

1. 什么是国家栋梁?国家栋梁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有卓越表现、为国家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2. 如何培养国家栋梁?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方法包括强化教育引导、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三、讨论

分组讨论学生对国家栋梁的看法,并分享自己心目中的国家栋梁是怎样的人。

四、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走进社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栋梁的责任和使命。

五、总结

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成为国家栋梁的潜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国家栋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责任担当。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深刻认识到国家栋梁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篇三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教学知识点: 1、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2、 学习孟子的论辩艺术,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3、 掌握本文有关的文言实词,理解破读现象,读准字音,理解其义。 4、 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研读1—4段 第二课时 研读5—7段,归纳知识点 一、导入:《侍坐篇》学习了孔子的“礼教”的治国原则,了解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了解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看看作为“亚圣”的他对儒家思想做了哪些发展。 二、朗读全文,理清文脉 提问:全文划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梁惠王的两个疑问:救民行惠,却不能使更多的百姓归附自己。 第二部分:孟子设喻指明梁惠王有过失,只能行小恩小惠却不能行王道而养其民,故难使百姓归附。 第三部分:孟子具体说明“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措施。 三、具体研读 ㈠分析第一段 ①“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 ②“尽心焉耳 ”中的“焉耳 ”是什么用法?明确:三个语气助词连,加强了语气,表达复杂的感情。 ③梁惠王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用原文回答并概括) 答:采用移民移粟的措施。 ④效果如何?怎么得出的结论? 明确:本段写梁惠王把自己的治国之道与“邻国之政”进行比较,说明自己施恩于民却并未使自己的国家更强盛。百思不得其解。 ㈡分析二三四段 ① 孟子为什么要用打仗来说明治国之道?答:因为梁王喜欢打仗,可以引起他的兴趣。 ② “以五十步笑百步”是用来回答梁王的哪句话的?“五十步”是指谁?“一百步”是指谁?这个比喻有何作用?答:梁王自称“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这个问题。/前指梁王不是仁政,施小恩小惠;后指邻国之君不“尽心”,不施仁政。/指出了实质。 ③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中“此”文中指什么?(揭示寓意) 答:梁王的“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而已。要想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兴王道。 ④小结:这种不直接反对,而是诱使对方用所设论据来否定对方论点的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㈢分析五六段(用原文回答并概括) ① 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答:养生丧死无憾。即让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② 为做到这一点,要采取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答: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即合理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百姓有享用不尽的物质财富 ③ 做到百姓丰衣足食就能实现“王道”吗?答:制民之产是的根本保证,然后才是实行教化,从而完成保民大业。 ④ 使天下百姓归顺,即“为王”的条

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⑤ 为做到这一点,要采取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略。即制民之产,教化百姓。 ⑥孟子所描绘的'政策是什么政策?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理想?答:“仁政”,这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再发展,是其思想的政治化,其实与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 小结:这两段写孟子向梁王提出“仁政”的方针路线,他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⑥ 两段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排比,增强了语气气势。 ㈤分析第七段 1、这部分文字怎样说理的? 答:分三层。1、揭露国君的荒淫、自私、伪善。2、借用国君的自我辩护口气,用一个比喻加以反驳。3提出不要怪年成不好,其实是希望他反躬自省,抛弃战争政策而实行仁政。 ① 课文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针对谁而言的?有什么作用? 针对梁王的“尽心”讲的。社会不平等,贫富鲜明对比,说明并未“尽心”。这就从反面证明必须施仁政。 ② 接着打个比方,喻体是?本体是?意思是?答: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指出害人的是暴政而不是年成。 ③ 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指出的“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即“王无罪岁”的言外之意)答:广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只能怪自己仁政不够。 2、小结: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五、归纳知识点: 1、 注音:曳( )数罟( )狗彘( )庠序( )孝悌( )饿莩( ) 2、 破音异读 五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 3、 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 实词活用:①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 古今异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 特殊句式: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是亦走也。/非我也,岁也。 7、 固定句式: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②直不百步耳。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8、成语理解:五十步笑百步 / 弃甲曳兵

相关文章

神童珠心算的全套教案及挂图下载【精简3篇】

关于珠心算几个问题的介绍 一、为什么要学珠心算 现在科技发达,社会早巳进入“信息时代”;也许有人要问:“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电脑计算得如此快速,使用也更便捷,还学珠心算有什么用?”。“现在交通工具跑得如...
教案大全2011-08-03
神童珠心算的全套教案及挂图下载【精简3篇】

立春祝福图片收集分享【实用3篇】

立春节日的到来也是很受大家重视的, 也是很激励人的节日,在这个不错的节日里,少不了给亲朋好友的祝福。相信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立春祝福图片有哪些,这里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优美的立春祝福图片,感兴趣的下...
教案大全2019-08-04
立春祝福图片收集分享【实用3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http://xxzx.hgxy.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2813...
教案大全2017-01-0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

语文教案-错过(精简3篇)

错 过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
教案大全2013-04-06
语文教案-错过(精简3篇)

《米拉的肚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幽默与风趣。 2、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音讲述米拉肚子响的故事。 3、知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 4、认读重点字词:肚子、响声、老师、慢、运...
教案大全2018-05-03
《米拉的肚子》教案

初一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目标:海陆的变迁 (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2.思想目标:培养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3.重点、...
教案大全2018-05-08
初一地理教案《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