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设计(最新3篇)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琵琶行》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入《琵琶行》这首诗歌;

2.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义,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3.朗读训练:让学生分段朗读《琵琶行》,并指导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表达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5.诗歌赏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展示诗歌的魅力;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诗歌感悟或朗读录音,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学习反馈:向学生征求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在《琵琶行》这首诗歌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李白的诗意情怀,还可以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琵琶行》的韵律美与音韵表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行》的韵律美和音韵表达;

2.理解诗歌中的音韵结构和节奏感;

3.能够准确把握《琵琶行》的朗读技巧;

4.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诗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琵琶行》的音韵结构和节奏感;

2.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音韵表达;

2.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过程:

1.音韵分析:通过分析《琵琶行》中的音韵结构和韵律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音韵表达;

2.节奏感训练: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琵琶行》,并指导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4.表达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展示诗歌的魅力;

5.评析反思:让学生评析自己的朗读表现,总结学习的收获,思考音韵美对诗歌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和音韵感训练;

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朗读录音或诗歌分析,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学习反馈:向学生征求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培养自己的音韵感和诗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三

《琵琶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

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相关文章

图形搭拼中班数学教案【实用3篇】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幼儿爱好玩机器人,结合幼儿发展年龄特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学过的图形特征的理解。 2.在图形搭拼中引导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案大全2011-04-02
图形搭拼中班数学教案【实用3篇】

鄂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教案

13 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
教案大全2014-08-07
鄂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经典3篇)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亡后写的一篇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
教案大全2015-05-01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经典3篇)

托班数学活动教案【推荐3篇】

让孩子分一分物品,数一数个数,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数字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学会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及颜色,是托儿班宝宝不二的教育选择。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尝试正确的找出相同和不同。 2、能正确无误的分给...
教案大全2019-05-03
托班数学活动教案【推荐3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案【优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新...
教案大全2013-08-04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案【优选5篇】

幼儿园健康教案呼啦圈的玩法 呼啦圈玩法幼儿园游戏(实用3篇)

幼儿园健康教案:好玩的呼啦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练习呼啦圈的玩法。2、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多个呼啦圈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伴随《健康歌》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教案大全2013-06-05
幼儿园健康教案呼啦圈的玩法 呼啦圈玩法幼儿园游戏(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