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经典文学作品《合欢树》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老人与一棵合欢树之间的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关于《合欢树》的教案,并进行一些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合欢树》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感情的交流;
2.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合欢树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和联想;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题;
4. 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合欢树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做一些思考和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合欢树》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投入。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和内涵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加入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对《合欢树》的教学反思,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而经典文学作品《合欢树》正是一部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优秀作品。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关于《合欢树》的教案,并进行一些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合欢树》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2.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乐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和联想;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题;
4. 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合欢树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做一些思考和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合欢树》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投入。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和内涵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加入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对《合欢树》的教学反思,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它又是儿子对母爱的一首热烈深挚的颂歌。下面unjs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用!
教材分析:
《合欢树》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追忆母亲以及合欢树由来的叙述,表现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本文也告诉我们:人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母爱无私!
学情分析:
对于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高二学生,从课堂教与学的角度来说,课堂中占主体的应该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讨论与感悟,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从德育上加以渗透,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寓德于教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理解苦难对于生命的意义。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第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5分钟)
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2、引导
学生对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节。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
1、引起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联想母亲对自己的深爱。
3、思考:思想情感的间接表达方式
二、合作探究(20-25分钟)
提出如下问题
1、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后面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合欢树”在课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3、什么是象征,怎样运用象征?
4、作者是怎样利用“合欢树”来表达母子情深的?
5、课文中哪些词语表达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哪些词语表达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情?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
2、分组讨论,确定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
3、选择一个母子间对话情景,分角色表演。
三、交流反馈。
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
3、领会课文借“合欢树”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通过朴实的语言所传达的母子深情。
四、拓展深化。
(5-10分钟)
提出如下问题
1、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象征手法的运用?
2、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你是怎样理解的?
3、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爱?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自由发言。
1、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2、领会母爱,基于回报。
五、实训提升(5分钟)
六、布置作业:
小作文训练(200-300字)
叙述一件事来表达母爱,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打算送母亲一件礼物来回报母亲。
学生写作
1、从细微处去发现母爱。
2、运用象征手法。
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母爱子爱树:给“我”看病 为“我”借书 推“我”看电影 鼓励“我”写作
子思母思树:悲伤也成享受 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看
儿子=合欢树=母亲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学反思】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交流”。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的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重点内容,教师重锤敲打。
感悟品读环节,倡导主体性的阅读氛围,以读带讲,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和感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复的读和体验,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探究环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训练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各抒己见。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会了学习,解决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研究的习惯,又形成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
拓展环节是以文本为基础,从课内到课外辐射,开拓思维,把学生引入与文本相关知识的体验中,融会贯通,加深了对文本的“爱和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人面对苦难应如何战胜。
积累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搜索、积累的好习惯,达到语文教学课课有训练,课课有所得,课课有积累,逐渐提高学科能力而设计的,培养学生多搜索、多积累的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本课教学通过歌曲及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再度体验母爱,很多学生泪眼婆娑,纷纷表示好好学学习,感恩父母。收到了极好的德育效果。
总之,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感悟是深刻的。把德育融入课堂,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