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经典3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一
本教案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展开,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有关面积和周长的知识。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些概念,掌握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2. 难点: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出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讲解面积计算方法:以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为例,介绍计算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3. 讲解周长计算方法:针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讲解计算周长的方法和公式。
4. 练习和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并与同学一起讨论解题思路。
5. 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和概念理解不清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二
本教案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展开,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有关面积和周长的知识。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2. 难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基础知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巩固基础知识。
2. 讲解新知识:介绍计算梯形、圆形等特殊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和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并进行答案讨论和思路分析。
4. 实际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5. 创新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计算错误和思维不够灵活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