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教案【优选3篇】

《蝶恋花》教案 篇一

在教学《蝶恋花》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下面是一个关于《蝶恋花》的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 教学目标:

- 理解《蝶恋花》的基本意境和情感。

- 掌握古诗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 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展现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过程:

- 导入:通过展示花朵和蝴蝶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诗中意象的联想和感受。

- 学习: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蝶恋花》,解释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 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拓展:通过分组讨论或写作,让学生表达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可以进行创意表达或绘画活动。

3. 教学内容:

《蝶恋花》

蝶恋花谢花飞舞,

一枝独秀春无数。

枝上柳条绵绵长,

小院团团日扫添。

4. 教学反馈:

-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评和点评,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欣赏。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蝶恋花》这首古诗,同时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蝶恋花》教案 篇二

在教学《蝶恋花》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帮助他们领略诗歌中的意蕴和韵味。下面是一个关于《蝶恋花》的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理解和诠释这首诗。

1. 教学目标:

- 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 掌握古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 能够通过表演或创作展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过程:

- 导入:通过音乐、绘画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 学习:带领学生分析《蝶恋花》中的意象和隐喻,解释诗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 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通过声音和动作展现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 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内容:

《蝶恋花》

蝶恋花谢花飞舞,

一枝独秀春无数。

枝上柳条绵绵长,

小院团团日扫添。

4. 教学反馈:

- 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或作品,进行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创作热情。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蝶恋花》这首古诗,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蝶恋花》教案 篇三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情感。   2. 对比赏析,体会诗歌炼字之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全词感知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词牌与作者简介 (一)词牌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

耆宿。有《珠玉词》。 三、全词欣赏 (一)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明确:起句描写了晓庭院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明确: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二)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明确: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明确: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明确: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第三句有没有别的信息? 明确: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四)“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明确:“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五)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 明确: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明确: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艺术特色 1、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拓展 蝶 恋 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执著。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谈欣喜 。

相关文章

弹力教案 梁文顺

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形变 (2)知道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3)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会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
教案大全2013-03-05
弹力教案  梁文顺

想象作文《未来的......》教案【优质3篇】

一、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
教案大全2019-08-09
想象作文《未来的......》教案【优质3篇】

中班游戏教案《采蘑菇》教案与反思

中班游戏教案《采蘑菇》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孩子把蘑菇采起来放进篮子里,培养孩子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完成任务的乐趣。 3.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
教案大全2015-01-05
中班游戏教案《采蘑菇》教案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作者:比冰还冷 出自:尘归尘,土归土,来处来,去处去 浏览/评论:35/0 日期:2010年2月7日 20:56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
教案大全2014-01-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最后一课 教学目的 一、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案大全2012-03-07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二

《江姐》优秀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思,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学会“推敲”词语的方法。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个词语。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
教案大全2014-05-08
《江姐》优秀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