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优选3篇】
《倍的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孩子们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倍数的概念,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地定义倍数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倍数的意义;
3. 能够灵活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倍数
2.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3. 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引出倍数的概念;
2. 讲解: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各个数字是否是某个数字的倍数,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和应用,并强调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倍数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倍数的概念,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确保他们对倍数的理解是正确的。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倍数的概念,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倍的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数是一个关键概念,它不仅是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地定义倍数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倍数的意义;
3. 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倍数
2.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3. 如何运用倍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倍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并通过多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各个数字是否是某个数字的倍数,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尝试用倍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和应用,并强调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们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倍数的概念,同时要及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确保他们对倍数的理解是正确的。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倍数的概念,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倍的认识》的教案设计 篇三
《倍的认识》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 )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 )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个卡通形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再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