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精选3篇)
《滕王阁序》教案 篇一
标题:《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案目标:
1. 了解文言文《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掌握《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 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的部分内容;
4.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掌握《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 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1. 理解《滕王阁序》的深层含义;
2. 背诵古文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引入《滕王阁序》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背景知识:介绍《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陆游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古文的创作背景;
3. 学习文本:逐段解读《滕王阁序》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滕王阁序》的深层含义和对自己的启示;
5. 背诵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滕王阁序》的部分内容,并进行背诵练习;
6.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古文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展示《滕王阁序》的内容和背景;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滕王阁序》中的人物,感受古文的魅力;
4. 朗诵比赛:组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背诵表现等;
2. 作业成绩: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3.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滕王阁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古文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滕王阁序》教案 篇二
标题:《滕王阁序》阅读与赏析
《滕王阁序》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篇文言散文,以描写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渊源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滕王阁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本文通过对《滕王阁序》的阅读与赏析,带领读者一同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致情怀和文学境界。
首先,我们可以从《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作者入手,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陆游作为宋代文学家,曾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迫害,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滕王阁序》,表达了对滕王阁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滕王阁序》的内涵和意境。
其次,我们可以从《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入手,分析其语言表达和意境营造。陆游在《滕王阁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渊源。通过对文本的逐句解读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滕王阁的热情和对历史的敬仰,体味到古代文人的雅致情怀和文学境界。
最后,我们可以从《滕王阁序》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入手,思考古代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和影响。《滕王阁序》虽然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但其中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怀。通过对《滕王阁序》的阅读与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启迪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综上所述,《滕王阁序》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散文,通过对其的阅读与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雅致情怀和文学境界,体味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当代价值的启示。愿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滕王阁序》时都能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启迪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滕王阁序》教案 篇三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习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席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
解释诗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