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岳阳楼记》教案(经典3篇)
C《岳阳楼记》教案 篇一
《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散文,以其雄浑壮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思想内涵和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3. 分析《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4. 探讨《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5.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文学地位;
2. 《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3. 《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4. 《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散文《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思想内涵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课前阅读《岳阳楼记》,课堂上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碰撞,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2. 分析文本:分段解读《岳阳楼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思想内涵;
3. 探讨思想:讨论《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 总结归纳:总结《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检验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
C《岳阳楼记》教案 篇二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岳阳楼记》以其雄浑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艺术魅力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分析《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4. 探讨《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5.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文学地位;
2. 《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4. 《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艺术魅力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2. 阅读分析法:让学生课前阅读《岳阳楼记》,课堂上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通过朗诵、表演和情感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岳阳楼记》的艺术魅力,增强情感共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分析文本:分段解读《岳阳楼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
3. 情感体验:进行朗诵、表演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张力和艺术魅力;
4. 总结评价:总结《岳阳楼记》的文学特点、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检验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C《岳阳楼记》教案 篇三
C(4-27)《岳阳楼记》教案
27.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l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l 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二、“越”作“及”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