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推荐3篇)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规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找规律,学生可以发现数学中隐藏的规则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找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中的规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数列、图形、运算等方面找到规律。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列找规律: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例如:2,4,6,8,10,__,__,__。

2. 图形找规律: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测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例如:△,△△,△△△,__,__,__。

3. 运算找规律: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找到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结果是多少。

例如:3+1=4,4+2=6,6+3=9,9+4=__。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找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向学生解释找规律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他们如何观察问题,发现规律。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完成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检验他们的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5.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找规律教案,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让他们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规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找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找规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数列、图形、运算等方面找到规律,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列找规律: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例如:1,3,5,7,9,__,__,__。

2. 图形找规律: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测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例如:□,□□,□□□,__,__,__。

3. 运算找规律: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找到其中的规律,并推测下一个结果是多少。

例如:4-2=2,6-3=3,9-4=5,__。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引入找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向学生解释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如何观察问题,发现规律。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完成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检验他们的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找规律的经验和技巧,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5.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找规律教案,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 篇三

  在数学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那么关于小学数学找规律的教案应该如何进行准备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

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么排列的呢?第一个是谁?最后一个是谁?两端都是谁?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要多1(板书:要多1)反过来,处于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要少1(板书:要少1)。]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四、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这是马路的一边,有电线杆和广告牌,仔细观察它们是怎么排列的?谁是两端的物体,谁是中间的物体?现有25根电线杆,那么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规律: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课件出示,一起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柳数和桃数相等)为什么会相等?(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首尾相连的图形,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接下来我们再看两幅图。(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都是封闭图形。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桃树?小结:在封闭图形里,如果两种物体间隔排列,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现在同学们知道刚才哪一个答案正确了吗?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

[小学数学找规律教案]

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案:《排球》【通用3篇】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以下是“小学体育教案:《排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了解排球的发球的动作要领,在学习中撑...
教案大全2015-08-05
小学体育教案:《排球》【通用3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质3篇)

最近,小编有幸听了一位老教师上了一节《圆锥的认识》,听后,感触颇深。现摘录这节课的两个精彩片段,愿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反思,以和同仁共同学习。 〔欣赏〕 片段一(序幕部分) 师:〔出示一...
教案大全2011-04-0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质3篇)

变得科学教案【优质3篇】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 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 2、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尝试实验,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教案大全2018-06-07
变得科学教案【优质3篇】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教案大全2012-06-09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经典6篇】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唐僧骑马咚得咚 一个师傅三徒弟【精简4篇】

鹤祥实验小学教学教案 项目 内容 姓 名 王茈 年 级 一 科 目 音乐 日期 节次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1、 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 歌曲《一个师傅三...
教案大全2011-09-01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唐僧骑马咚得咚 一个师傅三徒弟【精简4篇】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推荐6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景作文,写景作文要求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
教案大全2019-03-08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