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教案【最新3篇】

李白《行路难》教案 篇一

李白《行路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辞赋之作,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险恶环境中行走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曲折艰难的思考和感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写作手法和意图。《行路难》整体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采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学生可以通过解析这些修辞手法,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张力,进而对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行路难》以行者艰难行走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荒凉的环境和困苦的处境,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曲折艰难的思考和感慨。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赏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借鉴李白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表达自己对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李白《行路难》教案 篇二

李白《行路难》这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通过描绘行者在险恶环境中行进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曲折艰难的感慨和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和解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到其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进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诗歌的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行路难》这首诗歌是李白在贬谪途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豪情。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背景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从而对古代文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通过仿写或创作相关作品,表达自己对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李白《行路难》教案 篇三

李白《行路难》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3.背诵本诗   三、李白生平及其创作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   1.李白的生平 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 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 长安时期(42至45岁); 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 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当涂病逝。   2.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3.李白的创作   李白诗歌现存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   ⑴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⑵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⑶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 :《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   ⑷歌唱爱情和友谊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赠汪伦》等.   (5) 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 :《长干行》……      (6) 为帝王撰写的游乐诗 。     (7) 边塞诗 。     4.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1)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2)奔放豪迈的感情; (3)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4)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国以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建国以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四、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五、插播配

乐诗朗诵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七、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   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八、李白饮酒诗的个性特征 豪放率真.李白饮酒诗展现了诗人豪放爽直的性格魅力   例如:《行路难》 、《山中与幽人对酌》、《梁甫吟》、《将进酒》等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傲岸自负。李白饮酒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 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将进酒》等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3篇)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教案大全2014-01-06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3篇)

语文教案(优秀5篇)

课堂授课离不开一份好的教案。下面我们来看看语文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借鉴。  语文教案模板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读通课文,读正确流畅。  2、 学习生字,会给生字注音,默写生字。 ...
教案大全2012-04-04
语文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图片中的历史》(精选3篇)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图片中的历史 复习内容:九年级(上)教材中的历史图片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借助图片进一步巩固所有基础知识。 2、 通过复习,培养...
教案大全2018-03-01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图片中的历史》(精选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推荐3篇)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
教案大全2013-04-0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推荐3篇)

《劝学》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劝学》教案 篇1教学目...
教案大全2017-08-02
《劝学》教案(优选6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精简3篇)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设...
教案大全2015-09-01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精简3篇)